很显然,这两天眼睛干涩是由于白天看电子书,晚上熬夜玩手机引起的。之所以如此确定,是因为在去年的11月份,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回想起自己晚上看手机的过程和心理状态,期待发生大事件并且担心错过大事件是最强烈的动机。
低级的快乐来自于放纵,高级的快乐来自于克制。
无法克制的去熬夜或许信息即是一种放纵,想要或许短暂的激情去喝酒也是一种放纵,不去追去运动的平和而去寻找刷手机的多巴胺也是一种放纵,最近的生活可以用放纵来概括,这种放纵源于乙流之后的一种自我补偿心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心理普遍存在。
当我们在某方面欠缺的情况下,会自发自动的从另一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补偿。乙流期间的痛苦让自己对于快乐有了过度的追求,于是便出现了之后的自我放纵,但自我放纵后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快乐,而非持续的满足。
而目前我发现的能给人带来持续的自我满足的事情无非读书写作和运动。运动因为生病的原因没有能持续,读书也在生病期间搁置了,唯有日更的写作一直在做,它带给自己的自我满足感却是实在的。
既然荒废了运动,那么就行今天开始运动吧。在去年的12月,弱弱的给自己定了一个瑜伽练习的小目标。并且在目标坚定的那一刻买了某app的会员,之后基本上每周会有三天左右的练习,每次维持在半小时。
在感染乙流的日子里,瑜伽练习就停止了。不知不觉,这个月马上要过去了,打开app查看本月的练习次数,还是停留在3天的数字,而上个月的练习天数还是18天。
有时候甚至是经常,我们会假装有一些特殊的情况然后顺理成章的得出不去做某件事情的结论。但事实上稍微仔细考察,便能发现,我们先是有了不去做某件事情的欲望,然后大脑快速的去寻找证据去证明我们的想法的合理性进行自我肯定。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我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绝大多数的决定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基于目标找证据,而不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我们有强大的自我说服力和合理化一切事情的本能,这是基于自我一致性的需要,必须给予发生的事情符合我们价值偏好的解释,从而肯定我们自己的正确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洽,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法和行动的矛盾会让人产生巨大的不适和痛苦,当无法改变顽固的事实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改变可以改变的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去适应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