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刷到一个视频,那是记者在采访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妈。这个老人慈眉善目,她非常动情地在告诉记者,她的老母亲去世前曾留下三封遗属。
大妈回忆道,她妈妈九十九岁离世。那天,老人家吃完午饭,洗完澡,坐在椅子上,就那么安详地走了。老人家走之前,写过三封遗属。
“第一封,送给医院的。她说我要是病危病重,不抢救,减轻痛苦,节约国家的公费医疗!”
“第二封,写给殡仪馆的。说她去世之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要把骨灰撒在大地。”大妈补充说,“但是这一点我们不听她的。”
“第三封,给子孙们的。她要子孙们好好工作,搞好身体,互相帮助。这点我们兄弟姐妹都听她的。”大妈说着说着,眼睛泪花闪闪。
“老人家生前积攒下几万块钱。临终前,老人说这几万块钱就给小弟,因为他工资少。我们都觉得老人家说得有道理,也都听她的。可是,我的小弟弟却说,妈妈是大家的妈妈。这笔钱我不能要!”大妈越说越激动,声音有点哽咽,“我们就一定要小弟要,小弟却怎么也不收。结果,我们兄弟姐妹让来让去,让到大家都哭了。别人争财产争到哭,我们让财产让到哭。”
大妈说着,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花:“后来,拧不过弟弟,兄弟姐妹每一家人分一万多的钱。但是,我们就一直在想,我弟弟要是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因为我们都是同胞手足,都是我们妈妈的孩子。”
这大妈的讲述,让我非常感动。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视频的大妈的兄弟姐妹们,正是在她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兄弟姐妹家家都能相互谦让,互相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互相帮助。这位老人家,给儿女们留下的不仅是几万块钱的财产,她是给儿女们留下最宝贵的财产,是最好家风。这是一位无私无畏,心胸宽阔,可亲可敬的老前辈,她是最好的母亲!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好的家风,比如孝顺父母,勤俭持家,真诚待人,向善好学,踏踏实实工作,家风清廉,兄弟友爱。
看历史上的先贤们留下的家风家训,他们对儿孙们的循循善诱,敦敦教导跃然于纸,堪称最好的父母!
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的包拯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他在家训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曾国藩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他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怊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说,君子的行为操守,应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我们当然没有诸葛亮、包拯、曾国藩这些名人的远见卓识的思想。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我们, 也要学会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以身作则,给孩子呈现出自己如何做人的榜样,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应该说,用心去爱、精神陪伴、正面教育、倡正能量、言传身教……最好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