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分别智的重要开示

无分别智的重要开示

作者: 吾许 | 来源:发表于2020-12-02 17:57 被阅读0次

    学员:就像是说我们身边有那个眼耳鼻舌都是我自己的,天天看着它,天天用着它,怎么样去把它观空呢?就像《心经》说的“照见五蕴皆空。”

    师父:就是你少去分别它呢,你一定要面对它嘛!但是你少去分别它嘛,你要减少分别,你一分别你就一定会执著,一执著就产生对立:不是爱就是恨……所以你少分别,就这样子,就是少去分别它,否则你会惹很多尘埃。就是说它到底是不是一个业力,它不一定,你也可能安全闪过去,但是你一分别它,你就糟了,它就是一个业力了。

    学员:因为照依他起之说……

    师父:依他起它只是现出一个相状,它又没叫你去分别,对不对?是你自己要去分别的了。依他起身为第八识,它只是把你的业力变现出来,是你第六意识要去分别,最后惊动了第七意识去执著,是吧?第八识没错嘛,关键就在第六意识,管好第六意识这很关键。你要临终无障碍,你一定要把第六意识管好,它一定要在你的管控当中。第六意识一旦不听招呼你就完了,你不可能往生了。如果第六意识不归你管,你就完了,你佛号念得再怎么样都没有用了。因为你第六意识失控,你乱分别,你就招感了无量的业力,你就跑不掉了。所以管好第六意识很关键,第八识它不归你管的,因缘果报这是一个天然的轨则,它该出现就会出现,不该出现就不会出现,是吧?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家族被灭,佛陀也知道,佛陀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采取行动也没有用,是吧?所以第八识是你不能管它,你要管好第六意识。

    学员:是,我会往这个方向……

    师父:对对对,这很重要。你第六意识你一旦失控,你第六意识只要不归你管,你就完了,你今生就完了,你全部都毁了。你管不住第六意识,你就不可能有临终正念,不可能!就是说,我们不可能一念不生,但是至少你有本事断相续心,就是念头起来的时候,你马上觉察,断相续。我再讲一次,我们不可能一念不生,你不可能连第一念的分别都不起,不可能,但是就算你不是先知先觉,至少后知后觉吧,是吧?至少你觉照的功夫要生起来,然后你什么时候生起,把相续心给断了,这个就有办法了,就是第六意识在调伏状态,你开始在调伏它了,它本来是一个猴子到处攀缘,慢慢慢慢……它慢慢慢慢,这个攀缘心静下来了,这个是好现象,它调顺了,调柔善顺了,这个时候你生死业力就转了。

    学员:师父慈悲,我想问一下就是说,就比如说我们人生下来之后,就要有成人的教导,就是说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那么就是从小我们就要有分辨心?

    师父:分辨智慧,对对对。

    学员:再比方说孩子们长到一定的程度,他学习的好上大学,你会恭喜,有这个欢喜心;这个孩子假设要是走了偏路,吸毒、参加帮派,那你会一路跟着他,就是阻止他说这个是错的,那这个也是分别?

    师父:这个是分别,但这个是正确的分别,这个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学员:这个可以保留。

    师父:这个是可以保留下来的。就像刚刚你说的,看到绿灯再走过去,对不对?你不能看红灯走过去,我不分别,不能这样讲对不对?正确的分别是要保留下来的,这种分别是属于正确的、如理的。但是有些分别是虚妄的,尤其是会创造对立的,我相、人相对立的,好坏对立的。

    学员:谢谢师父。

    【147】圆成实性到底是生灭法还是不生灭法?

    好,我们这里有几个有关空观的问题,我们解释一下:

    网络学员:师父在课堂中说明圆成实性的真如是后修所得,与《楞严经》的真如有异,又提到凡夫对依他起的时候,或起遍计执、或起依他起观,而成圆成实,是否代表圆成实性为生灭法,要修才有?那么讲义中又说,圆成实性即二空所显圆满的实性,那么圆成实性到底是生灭法还是不生灭法?

    师父:这个无分别智,它在成就圆成实性,无分别智是生灭法,因为你修的时候你会慢慢进步吧,但是它成就以后变成不生灭法,它是开显不生灭的空性。因为真如的空本来就是空的,一切法本来就是“如”的境界,它的存在不需要假名的,不需要名言的,是我们自己把它安立下去的:哦,这个是叫做成功、这叫失败。那么真如的空性,一切法离言说相,本来是一种实相,所以我们恢复了它原来的相貌。

    所以无分别智在修的时候是生灭法,但是它成就以后是不生灭法。这样讲好了,月亮本来就存在嘛,对不对?但是我们阴天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月亮,看到的是乌云嘛,对不对?那怎么办呢?我现在用风把乌云给吹走了,这个风在吹的时候是不是有动作?是生灭法吧。但是乌云吹走以后,月亮出来,你不能说月亮是生灭法,它本来就存在嘛!它以前是被乌云遮盖住嘛。月亮是什么样?它是不生灭法,它也没有生也没有灭,所以你把遍计执破了,你只是恢复它本来面目,不是说,哦,这个面目是你创造出来的,不是这样子,你只是恢复它本来的样子。所以过程是生灭,结果是不生灭。因为一切法本来就离言说相嘛,是我们人太聪明了,就是自作聪明,安立很多名言,创造很多的对立,就产生爱憎取舍,然后就启动了生死业力了。

    【148】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这种粗重的分别?

    好,第二个问题:

    网络学员: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们的分别是特别的重、也特别的快,弟子请问师父,面对这种粗重的分别,已非单纯的自我说服就能够解决,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师父:一般我们修无分别智的空观,要兼修事修。所以你无分别智以后,后续要提起佛号,赶紧提佛号。空观的智慧,它相应的快,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很难相续,相续也太难,所以我们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提佛号,不是哦!你要先修无分别智,再提佛号,为什么?有些人他完全不修空观,他就提佛号,他有什么问题呢?

    就是你的执著是用佛号把它压下去的,凡是压下去的东西它一定会反弹,总有一天你压不住它的。但是你用空观来照它呢,是一种对治,会破坏它的结构。所以如果你一辈子都不修空观,你遇到事情,你的不分别只是转移目标,把对这件事情的执著转到佛号去,那么换句话说你的遍计所执性、你的攀缘性一点都没有破坏,你只是转移而已,或者说压抑而已,这种压抑式的念佛,总有一天你会压不住的,总有一天,因为它是无始劫的习气,你念佛是短时间的几年的时间。所以你不用佛法的空观的药,你只是一路的用事修来跟它压着,你总有一天压不住的。但是你只是修空观,你把它暂时调伏了,你不提起佛号,也不行。所以无分别智修完以后,赶紧提佛号,这个合乎大乘的中道——无住生心!这个是合乎中道思想的。我们把问题都回答完再来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我们看第三个问题:

    网路学员: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应该放弃而寄托于来生。然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在行为上的选择,也能够引发后续不同因缘的发生,比方说我们会产生对阿赖耶识变现的果报可以掌控的错觉,那么弟子请师父在道理上应该如何去理解?

    师父:其实我们今生的一些修行,你比方你今生起了菩提心,断恶修善,你今生也会有一些美好快乐的因缘出现,这个是花报。但是为什么佛法要我们今生要全盘的放下呢?它要你不要把精神放在今生,你把精神体力放在今生,你今生已经是有漏了,它的本质是有漏,就算上面多一朵花、多一个水果,又怎么样呢?它的本质是轮回的果报,就是说虽然我们今生好好念佛、好好持戒,你今生人生也会产生命运的改变,但是你都不能去执著,所以今生要彻底的放下。

    所以佛法叫你放下今生的意思就是:你的精神体力要完全放在创造来生上。也就是说你今生只有一个意义,你人生只有一个意义:为了创造来生而活!这是佛法的思考。当然这个是针对一定要往生的人来说了。诸位,为什么它要你放下今生?是这样子,韩信的军队只有三万的军队,项羽有十万大军,凭什么韩信能够打败项羽?最后那个时候,在垓下的时候,最后一战,韩信能够用三万的军队,打败项羽的十万军队,凭什么?因为他背水一战!他过河以后把船都烧掉了。

    诸位,你凭什么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去了生死,凭什么?你凭什么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凭什么?凭的就是你放下今生的那个决心——我一定要成功嘛。所以你如果又分心在对今生的果报的一种攀缘,你的精神体力就分散了。本来你的精神体力就有限了,你面对又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你要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你就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佛陀很多的规划,他是有道理的。今生跟来生你只能够选择一个,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不可能“腰缠十万贯”,又要“骑鹤上扬州”。你要选择,你又要享受今生荣华富贵,你来生又想求生净土?不可能,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决心。

    一个会往生的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背水一战!因为你面对的敌人是一个无始劫的业力。往生与否只有一个字,就是你的决心够不够而已了。其实不是佛号念多少,诸位,你没有决心你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也没有得生之理”,你要是决心够,一句佛号乃至十念就够了。所以一个人,如果你现在是我很想要往生,你大概不会往生了,你只是很想要往生嘛,是吧?可有可无。所以我们在学唯识,你会发觉,你不能对今生有任何的缝隙,它无分别智就是所有的缝隙,把全部攀缘娑婆世界的门全部关住,把所有的精神体力放到来生去,你才可能成功的。

    网路学员:师父慈悲,请问师父,打坐两个小时后觉得腿疼痛难忍,这能不能用空观来对治呢?

    师父:你疼痛难忍应该把脚放下来了,不是修空观,它是依他起性,佛陀要你去对治遍计所执性。这个疼痛的感觉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不是你分不分别,你不分别它也是会痛,是吧?所以你无分别智不要随便操作,它是对治你心中的执取,不对治外境的。

    【149】为什么无分别智要跟净土宗结合?

    好,我们再看第二个,空观的第二个主题。前面是讲如何修空观,第二个是讲空观的智慧跟净土的结合。为什么无分别智要跟净土宗结合?其实我刚刚也讲过了,因为无分别智就是关住生死业力的大门。诸位,如果你平常就放纵第六意识到处攀缘,你招惹了很多生死业力,你到临终的时候你这个门关不起来了,问题在这里。你平常都不收心,你临终的时候心就收不回来。所以一个人,正常修行人越晚年的心,越要慢慢的往内收,慢慢收,真的要收心。因为你攀缘的越广,你的生死业力就越重,这个道理就这么回事。

    所以净土宗跟无分别智,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有些人说:欸,我不要修无分别智,我人生的经验……有些人人生经验当中吃了很多痛苦,对不对?他就用这种痛苦的感受,来激发自己往生。这样子可不可以?这样子会有问题,因为你人生的痛苦是局面的,你不可能在所有因缘里面都痛苦,你可能是某一方面有痛苦,某一方面没有痛苦。所以你不能从事相的体会,来激发你的往生,不可以。一定要从道理上的理解,因为道理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而且你的体会也仅限于欲界的娑婆世界。如果你是用人生的经验的痛苦来激发你的往生,那对不起,诸天的感受你没有感受过,至少你今生没有感受过,你这个就是一个空隙了,就是一个漏洞了,你厌离的娑婆就不全面了。你厌离的是痛苦的这一块,娑婆世界快乐的这一块,你就没办法厌离了。

    所以不能用人生经验来厌离娑婆,诸位,因为它不全面,一定要用道理的理解才可以,因为道理是涵盖整个三界的。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好,我们的空观的智慧怎么修?如何跟净土宗结合,到这里有没有问题?欸,请说。

    学员:师父,弟子请教一下,刚才师父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禅坐的时候腿疼那个问题,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可能也会遭遇一些身体不如意的状况,可能这边疼痛,那边疼痛,那平常如果腿疼的话马上就放下,然后佛号就念不起来,这个是不是……

    师父:其实临终的时候痛苦……请坐,唯识的意思它是这样,临终的时候,他诸根会先败坏的,在死亡之前他六根一定要先破坏,他的阿赖耶识才会离开。它这个离开是前六识先破坏,当然六识要破坏他六根一定要先破坏,六识破坏以后他第八识才能离开。那么你的六识一旦破坏了,你的感觉、疼痛的感觉,就几乎没有感觉了,所以临终的痛苦是心苦多于身苦。我们常常用生龟脱壳来比喻临终,其实临终的痛苦,因为他的根已经败坏了,他那个感官功能几乎都破坏了,你外面看,你看他很痛苦,其实他没什么感觉了。他那个识,因为你真正了别的是那个识,他那个明了的识已经都丧失了,所以他就是一个血肉的那个器官在而已了。他耳根也听不到声音了、身体也感觉不出疼痛的感觉了,但这个时候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是心的痛苦。他茫茫然,尤其有些人对死亡完全没有规划的,没有宗教信仰的,这糟了。他把死亡当做毁灭,人死如灯灭,所以他恐惧,而且他不甘心啊。你看哪一个人死的时候是心甘情愿走的?说:欸,我真的该走了,很多人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怎么可以走呢?对不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对不对?所以他临终的时候痛苦,都是心苦多于身苦,是心里的挂碍多于这种痛苦最多了。

    我们一个人很奇怪,我们看到别人在死都没有想到自己,所以到自己死亡的时候:哦,原来我也会死!那么他本身没有做好来生规划的人,他就会恐惧,这个痛苦就在这里,他没有做好来生的规划。因为我们一般人的规划,都规划到今生嘛,是吧?小时候读书,立志读书、慢慢长大、找个好工作、然后退休生活,你大概就规划到这样子。但是你的生活规划只到今生,到死亡后半段是一片黑暗,这个就是你的问题点。你的规划没有规划到来生去,所以死亡会给你很大的恐怖、不安,这种痛苦在这里。当然净土宗的人他临终的时候,他是充满期待,因为我早就做这样的布局了,对不对?净土宗的人本来就是:“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他把娑婆世界当客人,你想一个人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他要回家,他什么心情?你想,是吧?

    学员:师父慈悲,师父刚刚说求生净土不能用人生的经验来发愿求生净土,可是弟子经常都觉得周围的朋友,很多都是因为人生的经验太痛苦了,令到他们慢慢就放下了,可以一心念佛,都是这样子就可以……

    师父:他可能只能够放下一部分。你的痛苦的资讯来自于人生的体会,你能够放下一部分,你不可能放下全部。因为诸天你放不下,因为你没有体验过嘛!没有体验过你怎么放下呢?

    学员:那对诸天放不下的理解,是不是说如果他临终的时候有天人……

    师父:因为你不能靠事修来建立你的知见,你要用道理来建立你的知见,用道!不能用人生体会,人生体会只能够当做一时的激励。

    学员:这两个是不是有互相的……

    师父:当然不一样,你道理是全面的,你说无常那是全盘性的,放诸四海皆准的,你道理的理解是全盘性的,是不是?什么都是无常,什么都是无分别,对不对?但是你人生的体会只是其中你的一个小黑点,一个局部,你不能用人生经验来当做你厌离娑婆的一个全部,它只能够当做你一时的激励。你没有看透,你不可能放下,我不相信一个人没有把道理参透,他能够放得下,我不相信,我绝对不相信。他为什么来娑婆世界呢?他就是生生世世攀缘,他有这种习惯嘛!那么你有这个病你也不吃药,你怎么会好呢?

    学员:我的意思就是说他人生的经验令他看透了,放下了,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师父:那他一定要结合道理,他一定有听到什么无常的道理。他可能一开始是人生的经历,但是他后来听到无常的道理,他的人生的痛苦跟无常道理结合,这样子可以,他一定要跟道理结合。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关我们净土宗的有一个十六观,观境嘛,我想请问师父我们净土宗那个概念,观这个十六观,跟那个唯识有没有关系?不是唯识所变的……

    师父:你说十六观也是唯识所变?

    学员:我问的意思是是还不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观,观这十六观。

    师父:那观他是用第六意识来修观嘛,他是熏习一个……比方说莲花观,熏习一个莲花的种子,是不是?那莲花的种子这个是跟净土有关系,他临终就容易感应道交,对往生有帮助吧。

    学员:那是唯识跟这个我们的净土宗,有点关系对不对?

    师父:有关系,有关系。

    学员:阿弥陀佛。

    师父:当然我们主要是持名,持名。总而言之它这个无分别智,其实它不能够说是修行的全部,但是是修行的一半。就是说,大乘佛法是这样子,它是先把娑婆世界的攀缘,这个门先关掉。但是你也不能把第六意识毁灭掉,不像二乘人是灰身泯智嘛,所以它把第六意识的能量,把它引导到就刚刚你说的修观,观照菩提心、观照净土的功德,它是这样子。它是背水一战,把攀缘的这方面的门关掉,它要你这块无住,但是后面还有生心,生起菩提心、生起往生的心。你必须把你的分别的功能,用在这一块,它是这个意思,并没有要你毁灭它的分别功能。就是说该你分别的,你好好分别,不该你分别的,你就不能分别。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分别智的重要开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eu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