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空明的心

作者: 沙漠 | 来源:发表于2023-06-16 07:32 被阅读0次

老子死了,前来吊丧的人,老龄人哭丧就像哭他的儿子一样,年轻人哭丧就像哭他的兄弟一样,年幼的人哭丧就像哭他的父亲一样。这是一个在现代人看起来很合理的事情,可是秦失去吊唁,却只号了三声就出来了,因为在他看来,老子与所有人没有区别,“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其翻译成白话文是:“这些人聚在这里吊唁,必定有不想来吊唁而来吊唁的,不想哭的而哭了的。这是逃避天意,违背实情,忘掉了人之生死寿夭皆禀受于自然,古时候称此为逃避自然的规范。正该来的时候,老聃应时而生;正该去的时候,老聃顺时而去。安心时运而顺乎自然变化,哀乐便不能侵入心灵,古时候把这种解脱称为天帝解除人的倒悬。”

这里我们要抓住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应时而生的,该来的时候来,人也是顺时而死的,该死的时候就要顺时离开人世间。这个两个过程没有什么可以悲哀的,这仅仅只是顺应自然的规范罢了。很显然这已经违背了传统的孝道文化,看上去像秦失这样做是违背人伦礼记、道德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求真的人要抛弃那些由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为什么求真的人要这样做呢?这里就是要提到修行的目的了——在老庄看来修行的目的是“绝圣弃智”。绝圣弃智便是要打碎这些加于人身上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你可以简单地称谓之间的辨别是“名可名非常名”。

可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呢?老庄说想要处于这个的境界很简单,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便是要持有空明的心,可是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却是比登天还要难。为何对于现代人来说想要达到空明的心这么难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一是,现在的法治、礼记、道德等等在现代人的心中太过于根深蒂固了,即人被太多的规范束缚了活动从而限制了心境;二是,现代离那个绝圣弃智的时代太过于遥远了,人们要想正在持有孔明的心几乎不可能,因为在现代人思维中压根没有“空明的心”的定义,也几乎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人,即使能够在古籍里找到些许关于绝圣弃智的记载,也没有方法进行修行。

其实要想持有空明的心的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通过清空大脑的思维来保持心灵的静。最近在阅读的《太傻天书》很形象地将这个修行与电脑病毒进行对比,创生了一个新词“大脑病毒”,taisha认为一个人清空他大脑的病毒就已经走上爱的道路,这其实也是绝圣弃智的过程。因此taisha也认为走上爱的道路的人,在冥想中就会与万物合一,也即天人合一。追寻空明的心其实就是在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便是老子讲的“损之又损”,taisha说的清空大脑病毒,然后用爱来对待天下,那么你讲不再受到一切事物的影响——这不就是“道”吗?这不就是最伟大的魔法吗?

相关文章

  • 空明

    无我、无私,故无滞碍,故空明。 哲学、心理学追求真实、真相、真我,这仍然进入不了空明境界。有我,必然为“我”所限,...

  • 答“邀月举杯醉影斜”存档

    《潇洒比天》 月擎空明云遮星,邀月举杯心空明。微风柳絮轻拂面,仰面一人大似天。

  • 空明

    空明山中找空明,空明无感抿性情。 性情琢磨难明志,明志难脱出空明。

  • 夏去秋至

    秋夜秋月秋风起, 心伏心落心空明。 暑来暑往暑已尽, 我思我想我伤悲。

  • 空明

    当一只鸟 从夜空中飞过 昏暗的路灯下 看见树旁围着的竹篱 一丛野花在这里耳语 青石板搭成的座椅 拂上了雾的水珠 远...

  • 空明

    峭崖摩天松,逍遥不老翁。 消遣光阴箭,云空未必空。

  • 《空明》

    天先于地而变化 现实比祈祷 还着急 所有人都在坐等天窗 唯你 心一凉 从莫须有的落叶起步 行走从容 一身素袍 顿悟...

  • 空明

    没有欲望,是因为知足。没有了欲望,内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对外界看的很明朗。也许跟一个人的出身,生活经历有关系,出生在...

  • 空明

    一潭湖水映天上的月亮映身旁的火光映我似满脸皱纹的模样为此我投颗石子想看到十八岁的面庞十八岁的面庞却粉碎得像一张网网...

  • 空明

    今天出门儿感觉比昨天暖和了一些,没有了凉嗖嗖的冷风,自然可以放开手脚大步走了。 走进千佛山公园门,路边太湖石上写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空明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fr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