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个世界「求道者」多如牛毛,甚至更多的是蒙昧未开的「无明众生」,一辈子都活得浑浑噩噩。「开悟者」往往少之又少,至于「得道者」,那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都在求道的路上,不说得道,觉醒开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而且这种觉醒和开悟,越早越好。
俗话说得好,开悟是一个不断向内探索的过程,是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的「高维智慧」。
这种「高维智慧」该如何获取呢?付费专栏这条内容,将从3大层面,带大家深入探索「开悟之法」、「开悟之境」和「开悟之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0347/111f950d9f7bb0bf.jpeg)
一、开悟的契机
弘一法师曾说,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所有大彻大悟的人,都曾无药可救过。心不死则道不生,人的末路就是神的开端。
所以一个人开悟的契机是什么呢?或者说一个人开悟的方法是什么呢?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心不死则道不生。
具体来说就是,能使一个人觉醒的,是他经历的痛楚;能使一个人改变的,是他撞过的南墙;痛苦几乎是一个人开悟的唯一方式。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在被流放到贵州这个南方瘴气横生,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的情况下,他在这里待了足足两年,恶劣的环境让他的肺痨加重,官场的失意也让他无比痛苦,正是在这种绝望中,他才对生死有了「彻悟」,最终开创「心学」,成为一代圣人。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被贬无数次,始终不减豪迈;司马迁受阉割之刑,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也就是说,他们都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才有了开悟、觉醒和蝶变,分别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词圣和史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0347/533f6c3e853086d2.jpeg)
果然,正如弘一法师说的那样,人的末路就是神的开端,而圣人不就是神嘛?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润说,不能给自己希望,希望是最大的痛苦,绝望才是最大希望。
但我们人生所有的开悟,也不能全部依赖于绝境,更多时候绝境不会让一个人开悟,而是让一个人彻底废掉,那些从绝境中开悟的人,更多是「幸存者偏差」。
更好的开悟的契机,或者说开悟的方法是「厚积薄发」。
当你通过人、事、物、境,知识、智慧积累到一个「临界点」,书上的一段话,别人的一句点拨,甚至像牛顿那样,树上砸到头顶的一个苹果,都能成为你开悟的契机和方法。
哪里需要到绝境这种程度呢?
说到底,绝境也不过是开悟万千契机和方法中小小的一种,当你的积累足够了,开悟的契机和方法,俯拾即是,这才是最厉害的。
二、开悟的境界
那开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0347/4f7825e2f2763bfd.jpeg)
开悟的境界是,心如明镜,映照万物,却又不会被其所困。正如《金刚经》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具体来讲就是,能够放下、放空、自在、平静、宽容、舒适、自然,内心能做到如如不动,不被外物所影响。
这也正是《庄子》说的,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
或者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再或者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允许一切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