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从心开悟。
道,从物开悟。
儒,从人开悟。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从心上开悟了,自然断一切烦恼,明一切事理。佛教导众生由此做到极致,心就是恒久的清净寂静,脱离轮回中种种幻灭之相。
世间若无物,也便无人,无人也便无心,人不过是事物轮转循环的一部分。道把人放在天地之间,谦卑地法天地之道,法自然之道。这是道家的出发点。道家与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更贴近一些,阴阳理论、八卦变化、五行之说,都是古老智慧揭示的事物运动深层地的规律。从事物运转的规律中,提出天人合一,人本来就是天道运行的一部分。用这种思想指导个人的人生和处事的哲学。
儒家,我学习的不多。但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儒家的哲理。儒家不是唯物唯心论的,是不涉及根本的,不涉及究竟的,是一整套做人做事的道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所以说是入世法。是以人为本的,从人出发的。
佛道儒有共通之处,因为他们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这三家都不能说是宗教。从教义本身看,以及早期传播,没有宗教的形式。比起西方的一神信仰,信则保佑,不信就诅咒,不同流派世世代代流血拼杀。西方的更具有宗教意味,而东方更多是思想。
但无论佛道,思想过于深邃,直指人与世间的根本,本来都是不着于相的。但要传播思想,说世间法,就要随缘众生,行方便法门。众生是着相的,没有相就想不通了,于是要立像、修庙、修塔,要种种仪式,种种尊重,用善念来压邪念,用行动来修德行。但等有了这些,就更有世人,思想上是根本不出家的,就是求财求寿求成事,完全把菩萨当成摇钱树来拜,根本就是物欲横流,玷污佛像。但也是一样的 拜求,还很迷行,说很灵验。这就流于迷信了。佛道有了世间的形式,从样子上看就越来越像宗教了,但骨子里跟西方的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道教,比较早的是在三国时期,张道凌,张鲁,他们开始有组织形式。之前,个人修行的散仙比较多,道教的一些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佛教,就其本身而言,如来灭后500年,证道者比较多。再500年,禅定者比较多。这都算是修道的时期。再500年,说法者比较多。也就是开始传播了,但已经很少有人能真正证道了。再500年,修佛塔寺庙的比较多,这时候就更趋于世俗和形式了。再500年,斗争者比较多。末法之期,还有人能悟,但大法已经渐行渐远了。佛法正是东汉时期传入,隋唐时期,佛法广为传播。如今已是末法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