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9-05 佛道儒

2020-09-05 佛道儒

作者: 仙亦恋凡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1:11 被阅读0次

佛,从心开悟。

道,从物开悟。

儒,从人开悟。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从心上开悟了,自然断一切烦恼,明一切事理。佛教导众生由此做到极致,心就是恒久的清净寂静,脱离轮回中种种幻灭之相。

世间若无物,也便无人,无人也便无心,人不过是事物轮转循环的一部分。道把人放在天地之间,谦卑地法天地之道,法自然之道。这是道家的出发点。道家与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更贴近一些,阴阳理论、八卦变化、五行之说,都是古老智慧揭示的事物运动深层地的规律。从事物运转的规律中,提出天人合一,人本来就是天道运行的一部分。用这种思想指导个人的人生和处事的哲学。

儒家,我学习的不多。但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儒家的哲理。儒家不是唯物唯心论的,是不涉及根本的,不涉及究竟的,是一整套做人做事的道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所以说是入世法。是以人为本的,从人出发的。

佛道儒有共通之处,因为他们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这三家都不能说是宗教。从教义本身看,以及早期传播,没有宗教的形式。比起西方的一神信仰,信则保佑,不信就诅咒,不同流派世世代代流血拼杀。西方的更具有宗教意味,而东方更多是思想。

但无论佛道,思想过于深邃,直指人与世间的根本,本来都是不着于相的。但要传播思想,说世间法,就要随缘众生,行方便法门。众生是着相的,没有相就想不通了,于是要立像、修庙、修塔,要种种仪式,种种尊重,用善念来压邪念,用行动来修德行。但等有了这些,就更有世人,思想上是根本不出家的,就是求财求寿求成事,完全把菩萨当成摇钱树来拜,根本就是物欲横流,玷污佛像。但也是一样的 拜求,还很迷行,说很灵验。这就流于迷信了。佛道有了世间的形式,从样子上看就越来越像宗教了,但骨子里跟西方的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道教,比较早的是在三国时期,张道凌,张鲁,他们开始有组织形式。之前,个人修行的散仙比较多,道教的一些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佛教,就其本身而言,如来灭后500年,证道者比较多。再500年,禅定者比较多。这都算是修道的时期。再500年,说法者比较多。也就是开始传播了,但已经很少有人能真正证道了。再500年,修佛塔寺庙的比较多,这时候就更趋于世俗和形式了。再500年,斗争者比较多。末法之期,还有人能悟,但大法已经渐行渐远了。佛法正是东汉时期传入,隋唐时期,佛法广为传播。如今已是末法时期。

相关文章

  • 2020-09-05 佛道儒

    佛,从心开悟。 道,从物开悟。 儒,从人开悟。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从心上开悟了,自然断一切烦恼,明一切事理。佛教...

  • 佛、儒、道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来自古韵国学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

  • 儒 道 佛

    上班和工作是生活的需要,阅读和写作是生命的需要。 上班和工作是践行儒家思想,是为稻粱谋,是入世,是发扬积极进取的精...

  • 儒释道三家区别

    佛以安心, 道以谋事, 儒以做人。 佛以安己心, 道以知人心, 儒以顺天心。

  • 2017-08-12

    感恩南怀瑾先生。 纵观南怀瑾一生, 亦儒非儒,是佛非佛,似道非道, 恰是人生的大圆满。 生命的本色无非就是,佛心道...

  • 佛、道、儒如何落地在自个身上

    渐悟:佛、道、儒,并落地在自个身上 这一刻悟到: 人有三魂七魄,佛为心 道为骨 儒为表,大度看...

  • 简说佛.儒.道

    佛家 代表人物:释迦牟尼 主张:生-老-病-死-苦 主修:心理-佛道 观点:因果观-超世-救世佛曰:一切皆虚幻。 ...

  • 道、佛、儒、医《本质》

    道佛儒医本一家 救人性命真可夸 世人不辨妄菲薄 因果相循本无它 真源子~~悟修 丁酉年 甲辰月 辛已日

  • 道 佛 儒 法 墨

    现代社会是信息泛滥的时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是技术驾驭人类的时代,复杂的社会需要综合的方法来应对,所以需要运用各家...

  • 苏轼的儒、道、佛

    高一(7)班 丁颖 林语堂口中,苏轼是佛教徒,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9-05 佛道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bx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