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才有功夫拿出点时间来看几页书。今晚第一次翻开《书信的力量》,决定就读这本了,因为为这本书写《序》的是孙明霞老师,我信她。
看到书的作者是周国平,我也以为是那个周国平,原来此周国平非彼周国平,我这才想起我此前听说过这位老师的名字,只是对他半点不了解。读明霞老师写的《序》,我才知道这位叫周国平的是温州一所山村小学校长。读明霞老师写的《序》,我更想读这本书了,我想看看这位校长的教育理念。
书的第一辑是《教育理念有人》,我喜欢,这也是我现在在不断寻求的思想。看到周校长在第一辑写的教育理念,我先喜欢上了这段话——
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为。老师这个群体,拥有什么样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可惜的是,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很多人并没有思想。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一台流水线上的机器,天天敲打着自己的螺丝钉。
我们一定要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心里要有“人”。不论在何时,在做什么,都是如此。不要被分数、被面子所迷惑。
就这段话,引起我无限感慨,“没有思想,像流水线上的机器”,这正是我周围很多很多老师的状态,唤都唤不醒的那种。不把学生当人来看(只当做考试机器),被分数、被面子所迷惑,这不也正是我们这里不少校长们的面貌?因为成绩差了教学工作就排在后面,成绩差了就被上级领导骂,开会时成绩差了坐不住,所以,我们不要任何花样的教学,不需要为学生长远发展着想(那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除安全外只要成绩,用成绩说话。
其实,成绩到什么时候都重要,只是成绩不是唯一,成绩还有眼前的和长远的之分,短视是暂时好了自己但不利于学生,只是谁管这些呢?就在他这一任上出成绩就行,立竿见影!
看到周校长在第一篇书信中说他认为“读书是一个最经济、最长效的培养人的方法”,说他怎样推动老师读书、推动学生读书,我突然特别羡慕,我们如果也有这样的校长来引领该多好,那样的话我们这些不讨厌读书的老师该多受益?我们的学生该多受益!
我们常说孩子的样子往往就是家庭的样子,那么老师呢?老师的样子与学校有没有关系?
这次教育行走中,张文质老师建议老师们给校长送书,我没给校长买书,另两位老师也没有,因为我们不打算送。送特产或许可以,但书就免了,别让领导以为我们讽刺他们,或者把书转手扔一边,再或者随手送人。
读这第一辑的开头部分,忽然就心生万千思绪,但暂且不想再写了,只略说这几句吧,否则今晚一时半会儿别想睡觉了。刚开始读这本书,我就看到了竟然有和我理念一样的校长。很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