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疗愈写作
我就是无法“活在当下”,那又怎样?

我就是无法“活在当下”,那又怎样?

作者: 冰千里 | 来源:发表于2020-02-19 16:35 被阅读0次

    作者公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首发来源:冰千里(bingqianli520)

    清晨,拥挤的早餐店,我边吃小笼包,边思索约稿的事儿。

    突然被此起彼伏的声音打断,我环顾四周:

    有三位小学生的妈妈不停催促:“快点吃、快点吃,要迟到了”;

    对面中年男子不停打电话安排着工作,包子塞满了嘴;

    邻桌时髦女子若无旁人地刷着抖音;

    外卖小哥进门就喊:“7号单7号单,还没好吗”;

    老板娘边结账边冲厨房喊:“快点快点快点,来不及了”;

    一位戴眼镜的年轻男子把半根油条扔到豆浆碗里,拿着电话往外冲,连连说:“马上到马上到”;

    门外卡车司机一直在按喇叭催促前面那辆电动三轮……

    这是怎么了?

    难道大家不是正在吃饭吗?我为何突然觉得这里没人。

    是的,包括我在内,看似吃着饭,心却在别处。

    那一刻,我在办公室写稿子,学生们在校门口,中年男子和下属在一起,青年男子在朋友那,时髦女子在别人的世界,外卖小哥在路上,卡车司机不停往前走……

    我们不是应该活在当下吗?那些吃饭的人又是谁?

    答案是:吃饭的我们被某种情绪占据了,它将我们拉向别处。

    它的名字是——焦虑。

    想到这我才意识到包子给上错了,我明明要的香菇肉嘛,面前的却是大葱肉。

    我回来了,周围一切变得模糊。

    很明显,我们之所以被焦虑占据,是因为对未来有某种不确定感:

    我不确定稿子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他们不确定是否迟到、是否爽约、是否完成工作、是否准时送达。

    很明显,若完不成就说明“不够好”,而“不够好是不能被接受的”。

    故此,这就像拉响了警报,你必须做出反应,来预防未知的危险。

    这个过程就是焦虑。

    焦虑一旦产生,没人可以活在当下。

    想想那只草原的羚羊,它绝不会安心享用青草,而是时不时抬头警觉四周,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惶恐。

    对羚羊而言,“焦虑式地活着”已经变成固有基因,代代相传。

    有次我参加一个正念训练,老师让全然注意呼吸,专注当下,我一再提示自己要遵从老师教导,但思绪就是纷飞不断。

    在那一刻,我就像羚羊一样。而分享后得知,羚羊绝不止我一人,而是一群人。

    有时,强迫自己活在当下本身就是焦虑。

    羚羊的焦虑关乎性命,而我们的焦虑大多数是指向“失控”。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担心对生活失去控制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失控的危险,有时并不亚于羚羊对猎豹的恐惧。

    比如:

    孩子辍学了,伴侣出轨了,自己失业了、破产了、失恋了、生病了。

    很多时候没这么严重,比如:

    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伴侣不爱你了、担心孩子不写作业、担心被领导批评、担心自己不被需要。

    这都是危险,都是还没发生的危险。

    重点不是危险,而是:“你担心它们很可能会发生,尽管现在还没有”。

    那,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

    很自然,你需要像羚羊那样伸长脖子环顾周围。

    你可能会制定计划、树立目标,可能会整合资源,也可能会更努力、更勤奋、更少出错。

    你在修建牢固的堡垒,铸造厚厚的盾牌和锋利的刀剑,在为危险来临做充分准备。

    我有个朋友是职业经理,岁末年关的重大事情是制定明年详细规划,并分解到每个季度、月份,再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然后分发给下属,再要求他们做同样的事情。

    “这样我就可以过个好年了!”朋友长舒口气。

    也许你正在做同样的事情:

    瘦不下10斤不换头像

    每天要走5000步

    本周要读完2本书

    本月要听完2个系列课

    来年要改掉3个坏习惯

    网络时代还发明了“打卡”,每天都在提醒你还不够努力,就像钟表的秒针,不断提示你要抓紧时间。

    你一旦做了这些事,就意味着:

    第一,你觉得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好”

    第二,这么做会让你感觉“好一点”

    第三,接下来你要承担完不成的愧疚感

    第四,会继续循环

    此刻,你无法活在当下。

    因为精力都用在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而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这没错,这都很正常。

    你就是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就是无法全然活在当下,就是充满了不确定,然后尽可能掌控这种感受,焦虑只是个副作用。

    潜意识满足了这样的愿望:将来的你一定改变,一定足够好。

    而这就是希望。

    希望给你的生命赋予了意义,让活着有了奔头,还会收获成就感。

    哪怕你只是减了2斤,哪怕没考上重点,哪怕只读了1本书、改了1个“坏习惯”,甚至你都没做到,至少没有继续发胖、继续颓废……

    这都会让你好受些,若圆满完成,你当然很开心,当然有成就感。

    温尼科特说过类似的话:

    “事实就是,人们一定不要接受他们认为很沉闷的工作,或者如果他们无法避免,就必须规划周末的时光,这样,哪怕在那些最糟糕的执行无聊事务的时刻,他们的想象力也能够得到满足”。

    所以一个有趣的悖论产生了:

    你虚构了一个“将来更好的你”,一边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一边又充满希望感。

    毕竟“吃饱了不管明天如何”只是猪的思想。

    当你内心希望之火还能燃烧,就要承受不确定带来的焦虑,就别强迫自己活在当下。

    早餐店的那些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心存希望,他们在维护心中的火焰,我也是,你也是。

    但,若不再往深处多说点,我就无法结束这篇文章。

    你需要知道这一切的来源。

    也许你曾这样劝自己:过去都过去了,何必拿出来让自己难受,何必用那些不堪的往事恶心自己呢?

    而这恰恰就是来源的答案:你过往的经历、你过往经历中的体验。

    你为何用尽一切办法来武装自己、来掌控不确定感,哪怕冒着焦虑的消耗?

    因为曾经你体验过那些危险,而且在彼时,往往是不可控的。

    那些羚羊是傻瓜吗?它们安心吃草不就得了,干嘛搞得自己神经兮兮的?

    因为它们被猎豹、狮子吃掉过,那时它们一点办法没有,就是一堆等待宰割的肉,完完全全失去了控制。

    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羚羊的后代们才发展出了敏锐的警觉系统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你也一样,只不过程度和方式不同罢了。

    比如你可能被抛弃过、被羞辱过、被嫌弃过、被暴力对待过、被不公平伤害过,那时的你很害怕、很无力、很绝望,就像羚羊,很失控。

    羚羊不反思过去,就是一种食物,人不反思过去,就是一种麻木。

    因此,你需要理解过去的自己。

    记住,是理解,不是知道。

    天下人都知道是原生家庭不恰当的爱、不合时宜的养育模式造成的。

    但仅仅是知道还不如不知道活得舒服呢。

    要去理解,要理解小时候的自己,你要看见那个小女孩、小男孩,她(他)就是你。

    你真能理解那个孩子吗?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他有多悲伤你能感受到吗?他的无助与绝望你愿意去懂吗?愿意拥抱他么?

    这个过程需要勇气、需要探索、需要你的感性。

    而不是头脑层面:哦,我知道了,那又怎样?

    若真可以当做什么也没发生,那你的担忧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消耗?

    那些计划目标努力奋斗都像羚羊的奔跑,跑快了是有成就,但基本功能只是为了逃命。

    有个指标供你参考:停止了奔跑,你会不会感到空虚、孤独、抑郁?

    如果可承受那就顺其自然,若不可承受,就只有继续奔跑,毕竟奔跑的过程心存希望。

    只是在跑不动的时候,要停下来思考:你究竟为何奔跑,你内在的孩子在怕什么?

    当然,你很可能恐惧面对,好在现代社会发展出了心理咨询行业,你再也不用一个人苦苦奔跑,也不用一个人面对停下来的虚空感。

    乐观地说,只要你真正理解了过去的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就会降低,你也会越自由。

    那时候,停下来就不再自责,不能活在当下也不愧疚,你奔跑也不是为了规避危险,而就只是享受奔跑的过程。

    (END)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需要授权。欢迎留言

    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一个温暖又孤独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自我接纳。可接受视频咨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就是无法“活在当下”,那又怎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ia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