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触不可及的正义:短评合集

触不可及的正义:短评合集

作者: 鲢鱼头_小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20:34 被阅读15次

    一、贫穷限制了你的公平

    《JINX》厄运,也译为纽约灾星

    纪录片讲述了纽约地产大家族的继承人之一,罗伯特.德斯特的离奇故事。这哥们年轻时,他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但不久他被控家暴。随后,他妻子离奇失踪,至今未被发现。外界一直揣测是他杀死并藏匿了他妻子。几年以后,他又被控杀死自己的好友,但没有受到指控。又过了几年,他竟然杀死并分尸了他的邻居,这次证据确凿,但疯狂的陪审团竟然判他无罪。

    《Making A Murderer》

    史蒂芬,一个穷乡僻壤的没文化老粗,因为一桩性侵案蒙冤入狱。多年后,DNA和真凶浮出水面,他得以出狱并控告政府。然而,就在他自以为沉冤昭雪之时,他竟然卷入了一场疑点重重的谋杀案,并最终被判有罪,再一次蒙冤入狱,彻底牢底坐穿。

    有钱无罪,没钱有罪。公平审判和程序正义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有钱可以保释在家雇佣豪华律师团,没钱只能牢底坐穿等来不负责任的指定律师来挖坑。正义从来都不会青睐弱者,努力吧。

    二、法律与私刑

    《虚无的十字架》

    这本书故事很简单,但立意很深刻。杀人偿命价值观与罪犯人权的激辩由来已久,却又没有答案。作者想要探寻司法审判中更加根深蒂固的问题,量刑尺度与悔过态度的判别,服刑改造的成功率与提前出狱的审定,司法与刑狱是否存在严进宽出,诉讼和审判如何顾及遗族的感受与关怀,可是,以上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联想到最近江歌案,凶手陈世锋被判入狱二十年,据日本监狱通例,这种重刑犯依然有很大概率提前出狱。这样的结果,恐怕被害人家属无法释怀。难怪日本侦探小说的土壤无比肥沃,东野圭吾的书和这个案例都说明,日本堪称犯罪天堂啊。

    所以,法律和判决带来的是公平正义还是二次伤害?

    《告白》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的表演和剪辑让人窒息而惊叹。整个故事腹黑、血腥、暴力,保持了岛国高中生无敌的江湖地位。少年的心理并不比成人光明,孩子的江湖也一样险恶。剧中松隆子抽丝剥茧步步为营的复仇让看客们肾上腺激素飙出血管,大快人心。但冷静下来想想,用私刑来复仇似乎不符合当今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了很多,限制了很多,但都是对受害人的,并没有一条对施暴人的,当然,如果施暴人良心发现停止侵害主动自首及时报警还能获得优待轻判。这就是温情又冰冷的法律,让受害人麻醉昏迷,被漫长的法律程序磨平了气焰,默默接受无望的事实。

    三、舆论杀死了我们自己

    《O.J:美国制造》

    ESPN的纪录片清晰地叙述了辛普森光辉的职业生涯和庭审过程,而Fox的美国犯罪故事则用超强大卡司阵容将庭审完全还原。

    辛普森案创造了很多历史,第一次全世界电视直播,社会舆论加入了这次审判,并将整个法庭,法官、律师、陪审团通通暴露在公众面前。无疑,社会舆论严重影响了这次审判。

    但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舆论的审判。微博上的口诛笔伐、朋友圈的人身攻击每天都在上演。对于社会事件,我们始终没有上帝视角去获知全部真相,也就无法不被舆论左右。有时候,我们甚至宁愿去相信辟谣的内容,谁辟谣就信谁,愈解释愈有嫌疑。

    辛普森杀了妮可和高德曼,我们也用舆论杀死了自己,我们麻木不仁,彼此失去信任。

    《美国犯罪故事》

    四、阳光下的二次迫害

    《聚焦:Spotlight》

    一群富有良知不怕困难的记者克服艰难险阻揭露了基督教会中许多神父对男童们长期的性侵害。电影以题材尖锐针砭时弊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狩猎场》

    冷门纪录片,讲美国各个大学存在大量性侵案,校方为减轻社会影响瞒报虚报,并对报警的被害人进行打击报复。性侵被害人组成了全国性的请愿活动,但仅仅掀起了一些波澜,却无法撼动司法机关对高校和肇事者的调查和严惩。

    韩国:《熔炉》

    深刻揭露福利院老师们对聋哑儿童的性侵,一些良知之士为他们争取正义,但法庭、律师、警察和整个官僚和法律体系无耻地欺骗了受害者。整个片子的价值观很残酷却很现实,任何时候,弱势群体都得不到一丝正义的青睐,只能得到施害者的些许怜悯。

    韩国:《素媛》 中国:《嘉年华》

    庆幸我们国家也能拍出这么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了,但是问津者依然寥寥。影片没有正面刻画施害过程,而是正面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受侵害儿童家长的心理博弈与节操困局、公检法机关的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正如《熔炉》里一样,每个当事人都有弱点,因此维权诉讼之战总是始于不公平的起点。

    撼山易,撼良知难。

    这类电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被害人在寻求社会关注和法律援助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舆论的质疑和人身攻击让人欲哭无泪,清晰的法律条文在实践的时候却绵软无力。很多时候,被害人反复揭开自己的伤疤供媒体和公众评判,得来的却是不信任和人身威胁。遭受性侵的女生被侮为滥交的淫妇,施害的男人倒成了采花英雄。真相暴露得越多,二次迫害的威力就愈大。

    这些影片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事实就是,被害人得到了一时半会的热点头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甚至促成了“**专项调查”,而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互联网媒体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各种丑闻的生生命周期。第一阶段:丑闻揭露,一时街谈巷议、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施害人。第二阶段,事件各方开始论战,微信微博百度忙不迭地删帖,舆论和媒体各种选边站互掐,第三阶段:公众厌倦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转移了视线,一时煊赫终成过眼云烟。

    其实很多人都有良知,但是社会阶层、关系决定了这个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执行标准,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补几张熔炉的截图。

    女主角去质问警察 虔诚的基督教徒让我想到了电影《焦点》 男孩天真被法庭的现实打碎,毅然去找实施性侵的老师同归于尽 欺侮聋哑孩子让本来发声困难的弱势群体更加缄默 这个理由很有力度却也只是自欺欺人 女孩原本微弱的听力听到的却是人世间的丑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触不可及的正义:短评合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ku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