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年味前,先得搞清楚,年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春节的习俗是从农耕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演变过来的,习俗说白了就是各类仪式。年味变淡就是说我们不再有仪式感。而记忆中的年味,其实都是由各种仪式填充起来的,比如大年夜认真地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放完爆竹用面粉调好热热的浆糊贴副春联,还有大家记得课文《祝福》吗?也是生动的描写了过年的祭祀仪式,此外烧头香、逛庙会、接财神、赏花灯,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也是民俗的一种。
年初一 · 南禅寺可是年味渐淡,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当中,那些小时候的回忆都找不回来了,有研究表明:村庄的消亡,也就是能撑起年味的各类仪式的载体的消失,导致了年味渐淡。大家寻寻觅觅记忆中的年味究竟在哪呢?于是,过年时大家都不远千里,不顾堵车,甚至不惜牺牲色相(大多数时候皮鞋会是一脚泥,头发在田野自由的西北风中飞舞,冻得鼻涕眼泪一大把,承受着被亲友围观打量的代价)从繁华都市回到市井乡村,除了见见和你有着丝丝缕缕亲人关系的这群忙了几日只为见到你的人们,图的还是那点年味。
年初二 · 堵车 年初二 · 炸肉圆 年初二 · 炒鸡蛋年初二 · 吃便饭
你屁股还没坐热,热情可爱的农村家人们便一家一家的轮流着来邀请你吃饭。你走亲访友的节奏是这样的:人刚到村头,鞭炮已经远远的响起;你穿过硝烟弥漫的麦田,亲人们已经笑脸盈盈的伴在门口,候着你从烟雾中出现,宛如迎接仙人腾云驾雾而来;待你看清周围大婶大叔的脸蛋,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窃窃议论开来:这是谁家的女的?(直白的很)
年初三 · 一头看热闹的猪 年初三 · 一口旺旺的灶 年初三 · 一盆野生大鳜鱼 年初三 · 一桌原生态的菜于是乎天天上饭店,一顿跑几家,上半场,中场,下半场……推杯换盏,红酒白酒,不断起身敬酒,大伯,大叔,二婶三姨,李书记,张镇长,吴常委…我感叹着农村人的热情好客,惊讶着先生的好人缘。先生告诉我,这就是你要的年味,农村的人对礼数,人情是多么的看重,他们吃饭坐席敬酒,甚至说话都仪式感十足。这种好客之情浓到我甚至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的冲动,虽然我滴酒不沾。
在你一拒再拒各种饭局的时候,好客的朋友们忽然觉得你是不是吃不惯喝不惯了,他们想了又想顺应起我们城里人来,热情的把我们请去吃“网红菜”,然后在我们再也吃不下的时候请我们去喝粥,吃饺子。吃完喝完陪你打牌玩耍,反正一顿也不让你闲着,一刻也不让你空着。
年初四 · 撸串子 年初五 · 吃饺子不得不承认,在过年这件事情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结结实实地被小县城给比下去了。人们欢欣鼓舞,兴高采烈,积攒许久热切地等候着年的到来,这是一年一度家人的团聚的时候,是放开一切通宵达旦欢乐的时候,是穿新衣走亲戚墙脚根晒太阳嗑瓜子的时候……
吃出双下巴的我但是另一方面,农村春节民俗背后也存在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浪费、攀比,比如娱乐方式只有打牌、喝酒的乡土文化,拼命地劝酒,开着空调猛抽烟等等,也需要随着主体的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逐渐向多样化和好的方向发展。不管怎么样,大城市也好,小县城也好,中国人过年的愿望都只是岁岁年年,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