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收到前公司领导给我发的一条微信:“在不在北京过节,在的话,我让小秋给你送份中秋月饼过去。”看着这条微信,我有点愣神了。
这位领导是曾经我跟了将近4年的领导,在公司时对我不错,甚至在我离职之时,还很用心的准备了离职礼物送给我。在我离职后,我们也经常性会微信聊天,只是这次跟以往不太一样,不是简单的问候,而是在这个节日之前,说送一份中秋月饼给我,我开始想的有点多了?
“领导公司项目上是不是遇到问题,需要人帮忙啊,我收了会不会让我帮忙?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到时候拒绝可不太好意思。”“如果我直接拒绝,会不会伤了领导的面子?”“这月饼会不会是给客户送的,没送出去,想到我了?”“我到底是收还是不收呢?”“我要不要直接跟领导说,中秋我出差了,委婉拒绝一下?”……想了很多,但还是没有想到下一步该怎么回复。
突然看到聊天记录里有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经常跟我说一些事情,关于生活的,关于工作的,这次我也刚好遇到事情了,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方式,将我遇到的问题以文字的形式跟她说了一下。不料,这位朋友问了我几个问题:
“平时你和这位前领导关系特别好嘛~”——不能说特别好,但确实对我不错。
“那如果她不送你月饼的情况下,找你说需要你帮忙,你会拒绝吗?”——力所能及范围内,当然帮。
话说到这里,她这一句引导,我似乎好像明白了什么,答案已经出来了。不论收或不收月饼,都不影响我会帮她的决定。
对于这位领导,我始终是愿意与其来往的,我欣赏她身上的很多优点,能力过硬,尤其擅长资源整合;逻辑思维清晰,不论多复杂的项目,她总能快速地捋清思路,找到下一步的行动之路;乐意带人,对于工作中的事情,不懂的地方找她,她乐意给予帮助,或者她解决不了问题,她能找协调资源帮你解决。
最后,我回复领导:“领导,我老家的核桃下来了,爱砸核桃吃不?我想送您尝尝。”领导回复我:“得,那节前约个餐厅,一起吃饭聊天吖……”
与这位朋友聊到这里,朋友也跟我分享了一件事情。她有一位朋友中秋节约她去某个景点玩儿,但她现在有点纠结,因为那个地方有些小贵,超出了她给自己限定的消费限度,她纠结了。
“偶尔放开一下可以的吧,要不然,你跟朋友说,换个地点呢,你挑一个有特色,又在你消费额度之内的。”我说道。
“我也觉得我有点太绷着了,其实这个朋友就是带着我出去玩,因为我前段时间状态不太好,她想让我散散心,她已经买好了票,然后还过来跟我说,这个票是她们公司发的中秋节优惠券,很便宜,还让我和她AA,让我掏99块,节假日哪有这么便宜的地方,估计她让我掏的是个零头,我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了。”
“你这朋友真用心了,不错啊,这么贴心为你考虑,去吧,要不然浪费了朋友的一番心意。大不了咱们下回从其他地方补回来嘛,这种有来有往的相处方式,既能考究双方的人品,又能加深双方的感情。别想太多,去吧。”
“其实,我也想更坦荡一点,有问题直说,相处起来双方都更能省心,那我去找她说了,去,但得让我请吃饭。哈哈哈”
我的问题解决了,她的问题也解决了。
我突然觉得,类似这种事情,只要考虑一个点就可以了,那就是这个人,未来你想不想跟对方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如果不想,那你只要一直拒绝就好了,拒绝两次之后,第三次很大概率就不找你了,你们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如果想保持一个长久的友好关系,那有来有往是比较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