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结构
1二、单选题:
- 职业理念----4题
- 法律法规---8题
- 职业道德---4题
- 文化素养---9题
- 基本能力---4题
[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三、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四、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
-
送分题,主要围绕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即可
-
法律法规相对而言是容易出错的题目,因为考查比较细致,下面对常考的法律法规题目详解
-
法律法规题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 承担责任类型
- 侵权行为
- 责任主体
-
承担责任类型:
- 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重在补偿性
- 刑事责任:主要是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重在惩罚性
-
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区别:
- 民事责任:平等主体之间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例如个人&学校
- 刑事责任: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 行政责任: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含行政
-
处罚和行政处分。
-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等,主
要是针对内部人,例如学校与教师或学生之间;教育局与校长之间; -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
业, 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等。
-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等,主
-
侵权行为:侵犯学生以及教师的权利
-
侵犯学生的权利:
- 不让学生上课:受教育权
- 不让学生上体育课:身心健康权
- 公布新建,日记等:隐私权
- 搜查学生身体,书包,关禁闭:人身自由权
- 没收学生手机不还:财产权
- 学生财产权还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
侵犯教师的权利:
- 不让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权利
- 不让教师提建议:民主管理权
- 不让教师培训进修:培训进修权利
-
责任的主体-----出事找谁?
- 家长的监护职责是无限责任,实行无过错原则
- 学校的教育保护是有限责任,只有当学校教育管理有过错才承担相应责任
- 班主任在学校里行使教育职责期间,学生在教室里出事了,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是班主
任(或是任课老师),而是学校,但是学校有权向老师追责。
-
告状找谁?
-
学生告状:学生对学校的处分不服找谁呢?
-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向上级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
教师告状:
- 对学校不服,找教育局
- 对教育局(属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不服,找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 对老师来说,如果不服,只有申诉。
- 例如:对市教育局不服,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或省教育厅申诉;
- 例如:某县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 例如: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张老师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
谁来训诫?-----公安机关
- 例如:父母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进行训诫;---未成年人犯罪法
- 例如:父母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职责,青海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由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或制止。 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
- 例如:不送适龄儿童上学接受教育,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教育批评。
五、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
2道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
考题范围:职业理念(三观:教育关,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
-
素质教育观: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潜力的
-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个体,可以自己解决好问题
-
教师观之新课改下的教师行为转变:
-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和赞赏
- 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和引导
- 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
- 对待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
教师观之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
教师的职业道德:
- 爱国守法---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 爱岗敬业---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 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
- 教书育人--- 教师的天职
- 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新课改的评价观:
- 评价的目的:促进发展
- 评价内容:综合化
- 评价方式:多样化
- 评价主体:多元化
- 更注评价过程
-
新课改下的教师职业素养:
- 完整的知识结构
- 灵活的教学能力
- 教育机智
- 情感智力和品质
-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树立教师威信
- 善于和学生交往
-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
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 尊师爱生
- 民主平等
- 教学相长
- 心理兼容
-
现代教学观:
-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程:
- 1985 提出实施义务教育
- 1986 义务教育法颁布
- 1991 《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
- 1993 《教师法》颁布
- 1994 《教师法》实施
- 1995 《教育法》颁布
- 2006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修订
- 2008 城市义务教育免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