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游走于商业与技术之间
有一种说法,工程师们把产品经理当业务人员,市场销售把产品经理当作技术人员。产品团队就是游走于商业与技术之间的团队,几种主要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产品团队简图从这节开始,把产品经理当作中心,依次讲述围绕在周围的各种团队。首先,从产品团队出发,大家经常听到的职位有:产品经理、产品规划师或产品设计师、需求分析师、产品运营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前端工程师,等等。作者按照产品从概念的规划到最终成型的顺序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商业到技术的过程。
4.2.1 心思缜密的规划师
首先要讲的是狭义的产品团队,具体是指产品经理及其带领的产品规划师、产品设计师和需求分析师,通常在团队中,都被简称为PD,但各人的具体分工会稍有不同。
产品经理和产品规划师,更偏向于产品前期的规划,比如产品的市场定位、各个版本发布的时间计划等,在这个层面上,商业目标、用户需求是思考的焦点,当然,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充分参与这个过程,较大的决策通常由老板们最终拍板。
产品设计师侧重于做功能级的设计,编写需求文档,在某个模块上,他们很像一个小产品经理,比如,要做进销存,具体到库存管理是否需要提供库存警戒功能,警戒数字是只有上限或下限、还是都有,警戒数字设置是否需要批量操作,等等。更为细分的RA(需求分析师),只在部分部门里存在,在这种分工下,PD的工作尽量往前走,偏市场、用户,产品的规划;而RA尽量往后走,偏实现、技术,即写UC,做系统设计。
总的来说,狭义的产品团队所做的事情,最符合互联网、软件行业产品经理的招聘广告里的描述,他们有大局观,逻辑严密,理智而冷静。
从概念设计到信息架构
PD所做的工作,在之前的章节中已有大量描述,这里来查漏补缺,谈谈产品的概念设计与信息架构。战略相关的话题放到第5章。
概念设计的产出物是产品概念图,它比较像第2章里提到过的业务逻辑图,但比业务逻辑图更抽象。产出概念图应该是在需求采集之后,需求筛选之前,基本和需求分析属于同阶段的任务,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用户需求之中,我们需要通过概念图来理清思路,找出到底应该“做什么”,并将这些打算做的需求整合为一个合理的系统。常用的简单的产品概念图是以下两种。
第一,在思维导图上改画出概念图。用户需求采集上来,我们或简单转化为产品需求,或直接画在一张思维导图里。然后,开始整理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把各种需求做简单的分类,把一些条目打上各种标记,把相关的需求连几条线,写一些注释,就算完成最粗糙的概念图了。
第二,找个会议室,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出自己对将来产品概念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改进。这样手绘的概念图很酷,大家可以试试,画完了拍下来,存到电脑上,有必要的话可以重新画成更漂亮的电子版。
这步做完,产品相当于有了整体的业务架构,下面就可以进入需求筛选阶段,大家来决定先做哪一部分、后做哪一部分了。所以说,概念图其实描述的是整个产品的内外关系,形式并不重要,重点要表达出下面两点:
产品与外界的关系:把产品整体看作一个系统,描述它与上下级系统、并列系统的关系,可能的话,勾勒出产品所处的产业链结构;
产品内部的关系:产品有多少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何,不用涉及数据流等细节,重点描述清楚不同的角色在系统里的身份。
概念设计是为内部而做的,为了团队的沟通,便于大家对产品形成共识。所以完成概念设计之后,才可以开始信息架构的工作。相对的,信息架构是为外部而做的,为了设计出更合理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这个先内后外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过程。信息架构的话题有好几本书专门讲述,建议可从《Web信息架构》看起。
最后,PD和普通用户看产品、想问题的角度通常是不一样的:PD习惯于从内向外,从本质出发;而用户习惯于从外向内,从表面看起。所以,不论是概念设计,还是信息架构,都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这意味着将来产品的表现要更接近用户的心智模型。而技术架构层面真正就不用太关注用户,是工程师们的工作。
PD的出身及其优劣势
PD团队的成员,原来做什么的都有,有做开发、测试的,有做市场、销售的,也有毕业了直接入行的。而技术团队则绝大多数都是上学时学技术,毕业后也做技术的。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PD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是合理的,因为PD团队的人员背景多种多样,可以和周边任何团队的同学顺利沟通,起到连接器和润滑剂之类的作用。
那么,各种出身的PD的优劣势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你之前做的事情是你擅长的,那就是你的优势,也是你的劣势。对PD这种职位来说,没有任何一项技能是没用的,而任何人也没法掌握全部需要的技能。PD之前做什么不重要,我们必须是一个通才而不是专才。从PD团队的角度来看,成员组成就应该尽量丰富,商业、技术等各种背景的同学都有会比较合理,这样可以优缺点互补,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另外,公司里新人过多也是大问题,这也是小公司、高速成长团队必然存在的问题,老中青的梯队还是必要的,个人感觉经验在一年内的同学最好不要超过一半,而且需要有三年以上经验的同学压阵,这样的结构才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