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硬通货,在于价值一般不会大变,可能俗人都喜欢金灿灿的东西。
从小被科普着金银铜铁的次序,所以金牌金牌,是人们心理最优的代名词,“最”不知道是不是能提一下。
还是捋一捋最近发生的这些事,就像走马灯一样,怕一不留神,就全抛在了脑后。
先说说全国最流行的产品,那当属“口罩”了。
说实在的,除了自己闲来无事买了个阻氧面罩,口罩这东西我还真以为就是拿来装装B的。口罩的业务场景,基本也只会出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谁是病人家属,谁是病人家属?”
“我是,我是,医生,她怎么了?”
“请耐心等待,我们正在尽力”
医生说罢,戴上口罩,深藏功与名。
但是,事实上,手术是漫长的,站在手术室等待是不可能的,基本上也只能耐心地在病床上等待着。
就连手机程序也不能告诉你手术什么时候结束,毕竟忙碌的医生有时候来不及更新状态。
而就在1月下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面万面口罩来”,让你仿佛误入一个毒气世界,呼吸一口空气都会中毒。
“空气有毒”是全城人的一个共识。
于是,步了2003年的后尘,物资突然地紧缺,让你有一种错觉只要你个疏忽,你可能不是饿死就是会沾染上一身病毒。而“抢购”的这个技能点可能成为任何中国人创建角色时的首选。
奈何自己出生时加错了技能点,没能率先在年前抢购到口罩,于是乎加入网络大军。
说来也是有点幸运,没能体会到摇号和双十一限时秒杀的人,反而在“买口罩”这件事上,充分体会到了摇号的艰辛和绝望,至于因为限时秒杀而导致系统崩溃,已经在十几次尝试过后,变成了“见怪不怪”的事了。
于是,为了不在外“裸奔”,那只好蜗居在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宅男。
另外一个幸运的事,便是睡醒一觉,短短的春节假期,忽然就延长了、延长了,又延长了。
全国人民还没来得及收拾好放假的心情,就又迎来了一波“窝家抗毒”的新任务。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完成的很好,除了一些不太靠谱的“好动分子”。
春节大家守着春晚,春节后大家看着“疫情报告”,谈论每天的新增病例成为了如同“吃饭了吗?”的日常问候语。
不过,大家的确也是盼望这疫情能够尽快好转起来。
当代年轻人看着朋友圈不过瘾,跑去微博又刷了一波流量,从“吹哨人”到“科比”,从“造谣者”到“作死者”,心情几乎都是在低谷中徘徊。心里似乎只有一个声音,“希望一切可以重来”。
从“武汉封城”到现在“慢慢复工”,大概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确诊的人数在7万左右放缓了步子,疑似病例也在慢慢减少,所幸这场疾病夺取了不算太多人的生命,但那些“前线医务人员”的身影却是伟岸了许多。
在这个时候,人总想做些什么,于是捐款渠道出来了。
捐款渠道出来了,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善心”买单的人继续发挥抢购的天赋。
物资有了,钱有了,但算账的人、花钱的人却经受不住了,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些巨大的“善心”,忽然间不懂了。
于是就这样硬通货们冲开了另外一所大门,这一次他们挥舞的是正义的旗帜。
尽管如此,告急,却仍旧存在。
善心的金山银山,没有良好的消化渠道,也会变成扔在角落里发臭的垃圾。
17年前的教训,可能在我眼里仍旧是“板蓝根”的促销广告,而如今的另一个2003年的同胞,告诉你醋没有用、板蓝根没有用。
于是,都乖乖地戴上了口罩,尽管仍是五花八门,但“生命诚可贵”还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和平年代人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