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直写到老的故事想法
黄七公|第6篇:在前行的路上最值得你用心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黄七公|第6篇:在前行的路上最值得你用心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 weggen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20:37 被阅读1次

在前行的路上最值得你用心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朋友阿强,年近30了,他最近脸上的笑容少了许多,眉目间倒是多了些许惆怅。

哪壶不开提哪壶

30岁似乎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年龄,就像俗话说的那样——“三十而立”。而阿强却怎么也给不了这个交代,他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每天上着班,起早贪黑,做同样的事情,人生走向了一个无尽的循环。而自己在上班之余,也学习一些东西,尝试过很多事情,以便让自己成长起来,好摆脱这样的循环梦魇。可是,在尝试了N多件事情后,他却经历了N多次的失败,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半途而废”的代言。

这些年间,他学习过网站搭建,钻研过程序,也拍过视频,还专研过互联网运营,跨领域,跨行业的事情做了一箩筐,可是箩筐里却颗粒无收。最近,他又想学习摄影,觉得拍照这件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他在开始了半个月后,又想放弃了,心理非常的矛盾。

pexels-photo-1043514.jpeg

一方面,如果就这么放弃了,又会给自己的失败史上再添了一笔;另一方面,如果不放弃,但摄影这个事情,既花钱不说,还耗费时间,同时让自己也看不到能够带给自己怎样的改变,说得现实点,就是摄影这件事情的变现能力,让他也大为不放心——甚至觉得这就像琴棋书画那般,只是个满足闲情逸致的技能。

阿强这件事情似乎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回顾以往,好像咱俩同病相怜——不说一事无成,至少也说不上在某个技能或者领域里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何其哀哉?

可能我这个人是天然的乐天派吧,事不过心是我的常态,这件事情没过多久,我心中的惆怅早已经九霄云外了。不过想要追根刨底的想法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我问了问周遭,深感自然界的神奇力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果真是这样啊!身边的年纪相仿的人,在听到我讲述的我和小强的“一事无成”经历后,都开始“惆怅”起来了——事后,他们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你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好像成了撩拨他们脆弱之处的刽子手一般!

我在想:为什么像你我这样普通的人,会最终这样“普通”下去,不说最后能够成为大神大咖,也不至于做什么都“一事无成”?做什么都半途而废吧?

我们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高估和低估

阿强的给我讲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些个日子了,他也最终放弃了摄影这件事情。而我却念念不忘他的放弃,也时时想起这类事情的原因。我是个爱琢磨的人:凡事都有原因,我们和那些能够将事情做成的人之间差距在哪里?到底为什么会半途而废?经过了好些时日的厚着脸皮的对身边朋友“不停的撩拨”以及自己不断的查阅相关资料和自我的反思。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我发现半途而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至少在我身边是这样,样本虽然不多,也绝不少)。

我们这里说到的“途”,也就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那一个过程。很多人,从起点到不了终点,也就是半途而废了。因而问题就可以找到方向了:要么出在起点上,要么出在终点上,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出在起点上的问题,就是你的动机问题。动机也就是指:你为什么要上路?为什么要开始做这件事情?至于动机这个问题,在我的另一篇文字《“坚持”是泻药,动机才是“炫迈”》里有详细论述,这里我就不做详细说明。

那么我们来看看终点的问题——即,你的目标,你对这件事情,或者这段“旅途”(如果我们将学习某个技能或者专研某个领域当做一段旅途来看的话)是如何评估的?这段“旅途”对你而言,难度有多大,情况有多复杂,你是否心理清楚?

对于这样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的深入思考,而是脑袋一拍——感觉而已。感觉往往又并不那么客观可靠,往往会造成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的偏颇。

pexels-photo-1201673.jpeg

高估某件事情。

这一类人,往往将一件需要自己深入专研或者掌握的事情,想象得如比登天,他们常用的口头禅是:“这件事情太难了”或者“我没有这个天赋”。这样的人,往往会在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放弃。

不过相比较于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类人而言,他们在某方面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没有努力过,也没有开始过,更不可能半途而废了!只不过,这样的人,一点机会都不会给自己,会活得越来越封闭而已。

低估某件事情。

首先,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的次数。

卖油翁里有说过:“无它,手熟尔”。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能,都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今天的脑神经科学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大量的不断重复练习,其实是在训练你的脑神经,不断构建脑神经元之间的关联。就像健身时,训练自己的肌肉一样,想要肌肉粗壮,也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而脑神经也是如此,想要掌握某项技能,也必须反复训练,反复强化,直到形成“本能”——让这项技能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脑神经关联成功建立起来。

pexels-photo-1288489.jpeg

就拿开车而言,想想自己刚开始学车时是多么笨拙,多么手脑不协调,甚至一度认为开车难度还不小。当你克服这些“错觉”,开始上路,不断的在开车中经历各种无意识的训练,结果,现在简直就是“人车合一”,一切转弯,倒车,甚至超车,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事物都是共通的,其他技能的习得也是如此。只不过,掌握开车,对大部分人而言,难度非常低而已。但大部分有价值的技能,相较而言又是难度非常大的。然而很多人,却又把这些技能所需要重复练习的次数和花费的精力,想象得过于简单。最终导致一旦事情超乎了这个“想象”,内心就开始崩塌,人们就开始通过给自己抬价下,来化解这样的冲突,例如:“我都学习这么久了,可是还是无法掌握,看来我不是这一块料”,再比如:“这件事情,太耗费时间了,也许这件事情做起来意义并不大”......

2.低估了任务的复杂度。

任何有价值的技能,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技能,往往包含了许多子技能。同时,单独的某项子技能本身,作用并不大,而一旦结合起来,却又“效果惊人”。

很多半途而废的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一方面,他们将技能想得过于简单,觉得学习这个技能,就是学习它本身而已,却忽略了与之关联的其他技能;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也只学会了其中某个单独的子技能,由于子技能的作用有限,甚至微乎其微,于是他们就按捺不住了——产生了对这个技能学习的深度质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bb0eaee0c6953703d48057b31c3f4733.jpg

就像很多人为想通过日更来提升写作能力,然后再通过写作获得不菲的收益,纷纷涌入“日更”的旅途。可是由于他们把这趟旅程想像得过于简单,以为写作就是打磨文字,于是信心满满的开始,半途而废的结束。

例如,为了日更而日更的人,每天记者流水账,诸如“今天炒菜油放多了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可写,真是让人烦恼”,类似于这样的“凑字数”“无内容”的文字,最终的结果是:有的甚至写了差不多五六百篇文字,但是粉丝数才是个位数,点赞的几乎没有?最后他们只好不了了之,甚至会觉得,写作日更,简直就是一个毫无效果的事情!

这类人脑子里是这样想象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日更=知名度提升=高回报

这几个等式,其实没有一个是成立的。在判断逻辑关系时,没有前提条件的逻辑判断都是“耍流氓”而已。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是靠日更这种形式来提升的。写作,这项技能也远非只有“写”这一项而已,说它难还真难,并不是那么简单——少说也要综合大几个技能: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逻辑性,沟通和同理心(换位思考能力),甚至是适当的运营能力(你没有想到吧?)等等,这些技能相互配合,最终展现于文字上,就成了写作的技能。然而,你若是仅从字面来挖掘背后的本质,那么你就会囿于文字来做文章了,以为只要是写就是了。

希望

可以看出,我们普通人对于一件有价值有难度事情的判断,往往是有失偏颇的,要么高估要么低估,从而让我们表现出非常的缺乏“耐性”。看看那些牛人,好像各个都像机器人一般,直接按照程序运行执行到底就可以了,想到就能做到,有始有终,从未有半途而废——多么有“耐性”!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没有“耐性”?是什么让我们往往高估或者低估一件事情?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找到了一二。

pexels-photo-311391.jpeg

我们说,越成功的人越容易成功。成功不仅仅是被人所塑造,反过来成功的经历也可以塑造人。那些但凡经历过某件事情成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下一件事情中获取成功,因为他们经历过一些“细枝末节”——那些外人们不知道或者知道却并没有什么深切体会的事情。

就像钢琴家开始练习弹吉他,和你开始练习弹吉他是截然不同的。抛开所谓的领域优势,哪怕是一个成功的掌握了绘画技能的人和你同时开始练习弹吉他,你最终的掌握的程度,大概率上是不如他们的。为什么?因为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够深刻认识到技能真正的“价值”和“难度”,他们既不会低估也不会高估这项技能。与此同时,由于上一次的“成功”,他们给自己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就是这样的“心存希望”,让他们“不同凡响”,甚至他们也许在上一次的成功经历中,他们也有过不断呵护着这颗希望的火种的历练,这种历练最终让他们走向成功。

希望就像一个风中的蜡烛一般,我们普通人,是直接拿着蜡烛冲向某个“旅途”的,结果蜡烛轻易被熄灭;而那些“成功”的人,却倍加珍惜这一根蜡烛,懂得时时刻刻用心用手百倍呵护着它,让它一直在自己前行的路上照亮前程。

pexels-photo-783200.jpeg

这就是普通人和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的根本区别:我们对于希望的态度和呵护希望的能力完全不同!

阿强在看到自己一次次失败时,不是重拾希望而是对自己彻底失望,在看到自己正在学习的摄影没有太大的“钱途”时,不是去为它再赋予一个新的意义——用心的希望增强它的光亮,而是直接将这个希望的火种直接灭掉——找到了一大堆的理由和借口,最终再次半途而废!

希望,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而言,它是与人生的意义无限相关的:你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不就是对未来有所憧憬而继续活下去的吗?如果看不到明天的任何改变,生命的意义又该何在?

所以,那些喜欢半途而废的你和我,都应该时刻怀揣着一份希望,好好呵护这一个“希望的烛光”,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好好想想它,给它赋予跟多的意义——因为在前行的路上最值得你用心守护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七公|第6篇:在前行的路上最值得你用心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q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