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喜欢看科幻小说,趁双十一促销时买回来一堆,我也跟着看。
现在的科幻小说写得玄妙无比,看着真是烧脑、过瘾啊!
不过,和孩子一起读着读着,我忽然想起我像孩子这么大的时候看的科幻小说。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那样的幻想太简单,没啥技术含量,不过在当时来说也着实“惊艳”。更关键的是,有些现在已经实现,并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所以在“幻想”的方向上,这本书还是非常务实的。
这就是《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年8月第一次出版。
当时的定价是0.29元,卖了300万册。
封面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0994/51de149d26e3e567.jpg)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叫做“小灵通”的孩子。
别看他小,却已经是一位“资深”的小记者。故事就从小灵通丢了相机,在寻找的过程中,误上了一艘开往未来的轮船讲起。
这艘船可了不起,是“原子能气垫船”——1961年写的稿子,已经出现了“原子能”的概念,很新鲜吧。
这也难怪,因为小说作者叶永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是1960年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而且在这之前,他还创作过《碳的一家》等科普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0994/d2850c71e36f5132.jpg)
在这第一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还出现了下面这些新鲜玩意儿。
微型半导体电视电话机,一个塑料盒子,上面有火柴盒大小的荧光屏,可以和很远处的他人通话,还能看到对方的动作、表情——这不就是手机吗?
机器人铁蛋,可以遵从命令按时烧饭,还能跟人下象棋——会下围棋的“阿尔法狗”已是世界闻名;利用智能远程遥控电器做米饭、炖鸡肉也实现了。
还有机器人警察,如果有车辆违反了交通规则,就会立刻拍照,照片上有车号——“电子眼”的想法来自这本书吗?
……
书中,关于食物的幻想颇多,什么像西瓜子大的芝麻、小西瓜一样大的蛋、电线杆一样高的向日葵、床一样大的南瓜、比人还大的鲤鱼、小轿车一样大的西瓜……注意到了嘛,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就是“大”;而且书中介绍这些用了“植物生长刺激剂”的作物不光长得大,还长得快哪:苹果一个月就熟了。甘蔗半个月就能收割,白菜十天就可以吃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0994/0484bfaaf411d069.jpg)
这和我们当时的现实条件有关,物质匮乏,解决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所以超大的食物、超多的食物是人们的重要的梦想之一。小说中并没有讲这么大的西瓜切完后如何储存,因为根本不用担心没人吃、吃不完的问题啊。
当然也不全是关于大小方面,还有人造大米、人造肉,彩色棉花;还有上面长丝瓜,下面长萝卜的作物,名叫“萝瓜”。
1984年出版的《小灵通再游未来》里,吃所占的篇幅就很小了。只有一篇,介绍了“猪肉土豆”“萝卜虾”“石油蛋白”和“熊猫奶”几样食物,涉及到转基因、克隆等理念。
等到《小灵通三游未来》,关于吃的故事也只有一个,讲的是小灵通和未来城的朋友来到太空吃饭的经历。这段其实不算科幻,更像科普,就是现实中宇航员们吃饭场景的再现。
不过其他方面的想象力仍然爆棚。像《小灵通再游未来》里的电子报纸,一个小时出4版,将来还会改成每分钟出4版,只需转动旋钮就可以移动或放大报纸, 活脱脱是现在的新闻网站。
能钻到人肚子里的医疗机器人,这个现在也已经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0994/8c3aaa498263be5c.jpg)
这样数下来,基本上“小灵通”系列中的幻想,现在都已经实现了。
现在咱们国内童书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销售额百亿左右,但精品书以引进图书居多。真心希望能够更多地推出类似《小灵通漫游未来》优秀原创,让孩子们读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儿童文学。
搬书回巢,家有一儿一女,8年亲子阅读经验,做过老师和编辑。推荐优秀童书,分享育儿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