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优解人生》阅读笔记

《最优解人生》阅读笔记

作者: 清風_V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19:27 被阅读0次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些不解,为什么作者会提出“死前归零”(死前花光所有钱)这种观点,好奇的看完之后,发现自己想的和作者真正想表达的理念很不一样。

勤俭节约向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有很多国人也确实都在践行这样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他们看到这种“死前归零”这种观点,很可能是抵触的,一开始我也是如此,但看完,我发现作者的观点是很有启发性的。

对于人生的体验来说,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健康、自由时间和财富,在不同的年龄段,这三个影响因素会平衡变迁,书里给出了一幅图片。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通常拥有很长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但财富很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渐渐变少,健康渐渐衰退,而财富随着积累和经验技能的提升不断变多。

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些矛盾。在年轻身强体健的美好时光,本应该更好的体验人生,却由于财富的不足而受限。

等到年龄越来越大,财富虽然变多了,但很多体验却会因为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而无法体验。

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书里给出了一些办法,这种理念其实很多年轻人已经在不自觉的践行了。

只是可能对此还有担忧,而这本书会告诉你,只要安排的合理,大可不必如此。

年轻的时候,财富虽然很少,依然应该拿出一部分,甚至是全部,去体验一些只有年轻时才能有的一些体验。

比如一些对体能要求很高的运动,滑雪、攀岩之类的,或者是需要舟车劳顿的旅行。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体验,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去思考,哪些是自己非常想要的体验。

有些朋友可能会误解,以为是要尽可能满足自己,实际上延迟满足也是需要的,但应该避免过度延迟。

也有不少人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满足自己想要的体验,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得到外界的夸赞和认可。

这其中很多都是对自己时间和财富的浪费,还是需要自己去思考觉察自己真正想获得的体验是什么。

这里面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因为财富的不足,应该尽可能先分配那些花费并不是很多,但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的体验。

对于那些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迈都能有很好体验的活动,还是多往后安排一些比较好。

在人生末端,对自己最重要的是过往的回忆和体验,而不是物质财富。

所以一直积累财富,过度延迟满足,而让自己的人生体验很匮乏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就算是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买回来失去的年轻时光。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世俗的财富就是通俗的金钱,而对人来说真正的财富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弄反,也许一开始确实知道金钱对自己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金钱换来的真正的人生财富,但受外界环境、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人追求的就变成了仅仅是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回到书里的主题,什么是最优解人生,应该就是“死前归零”。

肯定有人也会有书里作者说的疑问,那“孩子们怎么办呢?”

答案是死前就把钱给他们,而最合理、最合适的方式也确实如此。

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让人的人均寿命不断提升,如果等死后再把钱给到孩子们,那时的孩子们大都也已经到了退休或者近退休的年龄。

已经过了大半生的孩子们基本上都已经度过了财富匮乏的阶段,那时再把钱给他们只能是锦上添花,况且孩子们的年龄也不小了,他们还能用这些钱去体验多少他们曾经想要的体验呢。

比较合适的时候应该是在孩子有独立管理财富的能力,又处在事业家庭成长期急需要金钱的时候。

虽然做好投资,可以让金钱在复利的条件下,最终变成更大的财富,但不是每个人都和巴菲特一样,有很强的实力让金钱以高复利增值。

不管是给到孩子,还是慈善捐赠,对大部分人更适合的方式都是在生前的时候就做好。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财富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部分是父母的关怀和陪伴,与孩子共同的经历体验,不止是孩子的回忆和体验,同时也是父母的。

孩子最初的成长期是很重要也很独特的,孩子身上很多的习性和观念大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旦成型了,在成年的时候都是很不容易改变的。

之所以这段时期独特,是由于父母可以某种程度上“返老还童”,当然也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是最纯真的想法,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父母同样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

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以成人的姿态去教孩子,会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和美好的体验。

错过了孩子的童年期,想要弥补也没有机会,很多亲子关系的不和睦直到孩子成年很多年都依然存在,而如果能在孩子最关键的那几年多与孩子陪伴学习成长,那应该会给人生体验增添很多美好的充实感。

除了在生前就把钱给孩子、慈善捐赠,为了在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一个基础的保障的前提下花光自己的钱,还需要做好更多的规划。

不然如果碰到那种人还活着,但钱已经花完的状况,而年龄也不适合重新工作,那结果就比较惨了。

既要考虑到死前的钱剩下很多,从而少了很多本可以有的体验,也要考虑到生存保障,书里提到了“生存阈值”的观点,阈值是生存所需金钱的数字,书里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公式:

生存阈值=0.7x一年生活费x剩余寿命

这个公式也是需要有一个基础的,就是需要做一些投资的准备,在财富不断增值的同时消耗财富,尽可能延长财富被用尽的时间。

为了保证最坏的情况出现,可以提前买养老年金保险,保证自己在死前每个月都至少能有一笔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资金。

当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都安排好了,就可以谨慎的花钱来获得更多的体验了。

有些人想要的体验可能并不怎么需要花钱,尽管如此,也应该尝试一些比较花钱但能给自己带来深刻感受的体验。

书里提倡的这种生活方式,无论再怎么规划,多少都会有些风险。

但好的体验,很多都是多少有些风险,人生也同样如此。

保持安稳,看似规避了风险,但同样也是一种风险。

即便是权衡利弊,一定的风险,获得更多值得回忆的人生体验也是利大于弊。

“死前归零”不会那么容易在生活里实践,但只要有这种理念,自己的人生态度自然会逐渐改变,自然会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验,会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的更加充实。

有些人会想着等一等,等到积累到足够多的财富再去体验会更好,我也是如此,但作者的一段话让我重新思考之前的想法。

为什么要等到身体状况和生命能量开始衰退的时候呢?

与其一门心思想着多存点钱——很可能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不如现在就开始淋漓尽致地生活:去创造难忘的人生体验,在钱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把钱交给子女,趁活着的时候向慈善组织捐钱。

这才是人生正道。

可以充分准备,但别等太久,不然我们面临的可能就会是“老的太快,聪明的太晚”。

相关文章

  • 人生最优解

    想这标题的时候真是很纠结,想表达面对选择的时候,做出最优决策。但是总感觉标题不好拟定,最后索性起了这标题,可能给我...

  • 人生最优解

    近日再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作《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 算法基础--贪心策略

    本文主要作为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不具备过多的指导意义。 概述 贪心算法通常用来求解最优问题 由局部最优解到整体最优解...

  • 人生没有最优解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遇到困惑好像都一样,人生岔路口不知如何抉择,陷入左右为难的境界。 闺蜜对北京的压力和职场的...

  • 人生没有最优解

    #人生设计课 今天把《人生设计课》这本书读完了,人生设计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设计一次人生,就能...

  • 改变自己: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思维模型 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解是指在临近解集合当中的最优(最大或者最小)解。相对应的是全局最优...

  • 贪心算法-Python刷题笔记

    贪心算法 贪心选择:通过一系列的局部最优解达到整体最优解。 前提:必须证明贪心选择可以达到最优解:先证明整体最优解...

  • 动态规划

    与贪心算法求局部最优解相比,动态规划求的是全局最优解(但不是每个问题都有最优解,比如NP完全问题就没有最优解) 例...

  • 人生太长

    人生太长,使用贪心解法,一般得不到最优解。

  • 从可行解到最优解的思考2021-02-11(未允禁转)

    实际问题一般包含若干组可行解,所有可行解中又存在最优解可行解往往是一些局部最优解,甚至连局部最优都不具备;而最优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优解人生》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w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