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5
学生对待学习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又该怎么引导?究竟该怎样培养一个未来具备很强竞争力的孩子?这个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仍然要不停地思考。因为每一次思考,都可能恰好在教育的某一个瞬间派上用场。
说说,今天的一些思考。今天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对学习很佛系,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对学习不热不冷,不排斥但也绝谈不上喜欢。安排任务就会去学,但是安排的太多也会反抗。没事的时候也会翻翻书,但绝对不会嗜书如命。
这样的孩子,虽然不用太担心,但是不咸不淡的成绩,还是会引起不少家长的焦虑。就像董宇辉说的:“这是一个过度强调效率和结果的时代,家长对成绩有着一种痴迷一般的渴望。”如果非得找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可以用带着孩子做计划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对未来的思考习惯和能力。
我见过一些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好,但是这些孩子学习却很佛系,成绩一般,在小学可能在班级属于中上等。他们对学习这件事莫不关心,好像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小时候还好,当年级高一点的时候突然就有点跟不上了,如果再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比如不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会完全跟不上,从此与上学这条路失之交臂。
无论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是对学习这件事不关心,该怎么办?
很遗憾,我也没有好办法,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能做的就是言传身教,我想让他怎样我就怎样做。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通过一起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来培养孩子对未来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明白: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后某一天的结果的因。不然,你再怎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因为没有体验过,而无法明白。
做计划,难免要制定目标。制定目标就不得不提到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这很重要,我就班门弄斧地聊聊。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8791/daec760fcc596429.jpg)
S,明确的目标。比如,我要在寒假学完下册书第1单元,就是目标越具体越好。
M,可度量性。比如,学完下册第1单元,再做一套单元测试卷,可以考80分以上就算完成任务,要对目标做出可度量的明确的衡量标准。
A,可实现。建议刚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目标不要定太高,甚至毫无挑战性,这样可以培养自信心。等有了信心以后,可以定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即使偶尔有1-2次完不成也不至于自暴自弃。
R,有相关性。现在定的目标,一定不要脱离现在的情况,是基于现在的情况的,比如分数计算不好,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制定计划。而不是凭空想一个目标就因为正确就去做。
T,时效性。任何一个目标都要有时间限制,比如具体在哪一天完成。
可以从制定寒假计划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