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来家里一起吃饭并下午茶,在曾经人来人往的热闹被我刻意消解后,留下的都是经过时间和事件检验的真正的友谊吧。
说了很多次不需要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只想安静做自己后,早上在看到微博上9宫格的取名为“一个人的孤独”的图片后,瞬间破防——那里面的小人儿,一个人面对空旷之景的背影,和某些时刻的自己是多么地相像,有时候,我享受这个过程,但此刻,我怜惜那个小小的人儿。
人呵,总是充满着矛盾。
还看到不好的消息:空难成真!在这之前存在的一点点侥幸念头,终于被残酷地抹去。
想起疫情之前自己带着儿子,千山万水地游荡,最长的乘坐飞机时间应该是去欧洲和澳洲的时候了吧,10多个小时,舍不得加钱升舱,只是尽量缩着身体,把有限的空间多给儿子让度一些——但是再辛苦,终究是安全的,而且也确实去了那么多想去的城市:巴黎、悉尼、马德里。。。当时想的是以后一定要带儿子升一次舱,没想到,从疫情开始再也没有机会出去了,接着失去了那个当时支持我们出去玩自己却舍不得的人,现在更是增加了飞机失事的阴影——世事难料,活在当下。想起那些劝我们的:孩子小,等大了再带他出去好记忆深刻呵,幸亏当初没有听劝。
安静做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总是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安静”的状态,时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神:人性是残缺的,修行是终生的,也不要太过苛责,接纳与臣服,同样重要。
周末,继续实践这5个字,除了插花、画画和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外,最喜欢做的,还是读书了——难得有这样完整的一大段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昨天看了《我本芬芳》,今天看戴锦华的《昨日之岛》,是她的电影文章自选集。说实话,这本书于我而言过于艰深,作位才气逼人又术业有专攻的北大教授,她的文字如此地博大精深,所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学贯中西,没有基础只是单纯热爱电影的我读来是枯燥的(除了对电影《花样年华》深度解读的那一篇津津有味外),可能我还是适合读更为轻松一些的小文吧,当然,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对她的敬佩之情:要深入耕作多久才能研究到这种程度呵。这种书倒是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目前看效果已经达到。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还是回来学习安静做自己吧,在每一个当下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