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福州,一位名叫赵宇的男子听见某女呼喊“强奸救命”后,前往制止侵害行为并踹伤一男子,却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拘留14天,被打男子反向他索赔。原本是件见义勇为的好事,现在又变成一起恶性犯罪。当事人在网上大喊冤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然而就在取保释放几天后,昨天,福州警方正式以”过失致人重伤“追究赵宇的刑事责任,并将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历史似乎再次重演,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社会一直被冷漠,信仰缺失等问题萦绕。而如今,即使依然有勇士出手相助,却招致了更不公正的待遇。
如此魔幻的现实之下,帮还是不帮,实在让人左右为难。
”信仰缺失“年代的帮扶者们
长期以来,在国内见义勇为基本等于自找麻烦。本就有”各扫门前雪“的传统习俗影响,再加上前车之鉴的教训,杀鸡儆猴的事情多了,猴们自然就懂了。对于群体而言,中国”旁观者社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对于个人而言,人们更加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理念。
福州案当事人赵宇天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今赵宇的遭遇,实在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另一位救助者。
2006年,一南京老太太在公交车站摔倒,下车的彭宇将其搀扶起来,并与后来赶到的老人家属一起将她送往医院治疗。然而事后,老人却一口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因赔偿治疗费用问题发生纠纷,诉至南京市法院,而彭宇以“做好事被诬告为名”向媒体求救。
南京彭宇(图源:视觉中国)当时法院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共45876.6元,判决一出,社会哗然。即使后期经调查认定,彭宇与老人相撞的几率很大,劝双方进行和解。但更多的人们依然认为,彭宇案让中国道德水平倒退五十年。而这起案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恶劣。
彭宇效应持续发酵,2009年,一年近七旬的老太在天津市违反交通规则,翻越护栏后受伤倒地,行经此地的许云鹤见状停车后下车,试图给予帮助。老人随即打电话给家人,声称许将她撞倒。
经法院审理,许云鹤向老人赔偿10万在维基百科上,国内像这样被媒体曝光的案例就有近70起。被帮扶的老人转而行敲诈之实,纽约时报曾将之评价为:“碰瓷”,沦为笑柄的中国公路骗术。
影响还在不断继续,当年,在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甚至还有超过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
此后,人们在所有见义勇为的事情上,都变得畏手畏脚,越发冷漠。
是什么导致了旁观者的冷漠?
埃克塞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马克•莱文教授表示,目睹袭击的人会经历一个非常迅速的无意识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他们是否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大脑几乎是在一瞬间快速浏览无数计算结果,或者说是参与代价。
“这对我危险吗?
如果我介入,我能帮上忙吗?
如果我这样做,别人会支持我吗?
或者我会在某些方面让自己难堪吗?
我对受害者有什么责任?“
以上这些问题犹豫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出决定。而莱文教授表示,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人们就会想”好吧,实际上我可能什么都做不“,转而直接放弃。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关系的社会建构。
很显然的是,上文中所有见义勇为者都付出了不小的”英雄代价“。首先,见义勇为变成了一件危险的事,虽然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但旁观者们也不一定会支持,整个事件就会变得非常难堪。最终,即使仅仅施予帮助,还要为受助者受到的其他伤害负起全责,也就是付出代价。
救助价格和帮扶者数量反比所以,在彭宇案发生的5年之后,小悦悦惨案很自然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新时代的”路不拾遗“2011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2岁女童王悦(乳名“小悦悦”)在阴雨天黑夜独自跑出家门百米外后,先后被两辆汽车撞伤倒地。在最初路过的18名行人中,没有一个人搭手施救,等到最后第19名路人陈贤妹救起她后,立刻将其送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救。仅仅一个星期后,这名可怜的女童就在医院因抢救无效离世。
随着公共伦理事件愈演愈烈,“见危施救”立法不仅达不到社会共识,而且意愿越来越低。研究显示,有49%的民众赞成对见死不救行为科以立法惩治,但是与此同时,还有高达42%的反对者。
小悦悦事件发生6年后,悲剧再次上演。
2017年,河南驻马店一白衣女子在斑马线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飞后又遭一辆小轿车二次碾压。此后的一分多钟时间里,白衣女子一直躺在马路中间,其间有多名路人从女子身边经过,没有一个人进行救助。62秒后,一辆SUV轿车将躺在地上的女子再次碾压。后经警方确认,当事人已经身亡。
而在最新的赵宇案中,他原本只是为了搭救受害女子免受强奸,受害人也已经向全世界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却仍被施暴恶人反咬一口,称赵宇对他造成了一级重伤。惨遭14天刑拘,中间错过了怀孕妻子的生产时刻。未来,他还要面临警方的起诉和检察院的调查。
如今,人性没有缺失,道德也没有沦丧,农夫和蛇的故事消失不见。但公权力的做法,似乎并不是在鼓励这样的社会英雄。
《好人法》和《好撒马利亚人法》
目前在国内,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屈指可数,即民法总则中的一条:“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法律被修正之后,被人们称之为”好人法“。实际上,由于其中的权责规定非常有限,所以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见义勇为的事件中,赵宇案就是这样的情况。
然而,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于见义勇为都有着健全的法律保护。而在北美地区和欧洲国家,这样的法律是起源于一个寓言故事的。
《好撒玛利亚人法》来源于《圣经·路加福音》十章25至37节耶稣基督讲的寓言:
”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受了重伤,躺在路边。曾经有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路过,但不闻不问。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路过,不顾隔阂,动了慈心照应他。在离开时自己出钱把犹太人送进旅店的故事,所以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好撒玛利亚人法》都能为那些向受伤、生病、处于危险中或无行为能力的人提供合理帮助的人提供法律保护。保护旨在减少旁观者因担心意外伤害或意外死亡,而被起诉的顾虑。
在加拿大,“好撒玛利亚人信条”是一项法律原则,它阻止自愿帮助遇险受害者的施救者因不当行为而被成功起诉。它的目的是防止人们不愿意帮助有需要的陌生人,避免在过程中犯错误受到法律惩罚。相反,救助责任法要求人们提供援助,并要求那些没有提供援助的人承担责任。
在2013年,美国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情。一名德克萨斯州父亲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送到农场喂鸡,结果竟然发现,一名47岁的男子正在强奸他5岁的女儿,两个人已经赤身裸体。大怒之下的父亲将强奸犯暴打了一顿,后者昏迷在地,因伤势过重死亡。但即使如此,德州警方依然拒绝起诉这位父亲,因为德克萨斯的法律允许致命武力阻止严重的性侵犯。
最终,当地法院也同意,并不对这位打死强奸犯的父亲进行任何起诉。
而在英国,也有一位41岁的巴布尔因企图谋杀怀孕的伴侣被判18年监禁。当时在法庭听证会上,女方正是因为路人的介入,才而幸免于难。
当时,巴布尔已经多次刺伤了自己的伴侣,直到3名路人男子介入,将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4位少年又把他强行拖走后,袭击才得以停止。后来,其中一名见义勇为的男子伯纳德·肯尼因被人们视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正是这些国家公众和社会的表彰,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出于善意帮助他人,而不用考虑任何后顾之忧。反之,用来刑罚来“嘉奖”英雄的行为,只能让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到阻止犯罪的善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