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的练琴中,充满了“变量”。
“变量”,就是系统中变化的“要素”。“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当练琴时间被“拉长”后,整个“练琴系统”都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以下3点。
一、学琴者对练琴这件事的理解与思考,会越来越深刻
随着练习时间的不断叠加,学琴者逐渐就能形成自己的练习理念。
因为他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些很精湛的演奏技术,有些很标准的演奏示范,并不一定就适合目前的自己。
也许这个阶段的自己,只能模仿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演奏技术。对于稍有难度的技巧,根本无法模仿。
所以,他就明白了,练琴这件事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必须对应着不同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合理的进步。
初学阶段,要多以自己的大量练习为主。可以模仿别人的基本功练习,但切忌去模仿别人的技巧性演奏。
因为这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只有通过对基本演奏技术的大量重复,并在重复的过程中形成“刻意练习”,才能使演奏技术稳步提高。
中期阶段,是形成个性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广泛”学习与大量“吸收”。
可以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任何好听的作品、段落或技巧演奏,都先“模仿”过来,变成自己的。
在“杂糅”的过程中,在练习大量作品的过程中,学琴者逐渐就能清楚,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演奏风格。
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演奏特点与风格。
中后期阶段,是“沉淀”自己的阶段。当有了自己的演奏习惯与风格之后,学琴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现有练习条件,“有的放矢”地选择作品。
“针对性”地练习,是更高效的做法。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练习质量。
二、学琴者的身体与心理机能会更具有“承受力”
随着练习时间的不断推移,练习也变得越来越有强度。
如果强度增加,而学琴者依旧可以不断适应的话,就说明了其身体与心理素质,都具有了更好的“承受力”。
在“承受力”不好的初学阶段,与“承受力”较强的中后期阶段,学琴者一定会运用不同的练习方法。
除了要练就更好的手速、力量与耐力外,还要磨练更具耐心,更平和的练习心态。
如果始终只有一种练习方法的话,练习的强度是不可能提高的。
也就练不出越来越好的“承受力”了。
三、未来的练习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突发状况
我们谁也无法保证,未来会一帆风顺,所以只能祈求,只能祝愿。
练琴这件事也是这样,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可以一直这样稳定地练下去。
因为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练琴,作出相应的调整。
比如,不小心伤到手了,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乐器学习。
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先把伤养好。等到手好了之后,就要根据之前“落”下的任务,重新制定一份练习计划。
如果接下来有演出或比赛的任务,那么这份练习计划,一定会与之前的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就是,每天所练的时间会有所延长,练习内容会增多,强度会上升。
有种“追赶”时间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