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看那只下蛋的鸡

看看那只下蛋的鸡

作者: 于莱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06:44 被阅读0次

“你吃了一个很好的鸡蛋,有必要去看那只下了蛋的鸡吗?”被广大厌恶应酬的高冷作家们奉为圭臬。仔细一想没毛病:我作为一个教授/大作家/至不济也是个大忙人,天天要抽空接见毛头文学小青年读者,或者接受不知道哪来的记者采访,正事儿还要不要干了?

在钱钟书的年代的确如此,甚至直到21世纪初,作家只要关心自己的作品,市场推广、个人品牌建设、运营什么的完全不用考虑。那时候世界还不是平的,干啥都慢的节奏横亘在作者和读者之间,作者一般靠编辑转发的读者来信获取反馈。那会儿能熬到再版的作品,即便不是三十年经典,起码也算是一时之选。

90年代之前,由于信息资源的匮乏,买本书来看成为了不少人业余生活中不想看电视时唯一的选择。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以作者为中心的,而今天读者不但不一定非要买书,甚至连阅读这一活动都成了明日黄花,可看可不看。纯粹靠写作为生的作家第一次需要为自己吆喝。

我知道的最早开始和读者互动的作家是写童话的郑渊洁,可能是因为用户主体是年轻人,所以老郑接触新玩意的速度是他的同龄人不能比拟的——当然老郑的儿子小郑也帮了不少忙——90年代开了IP周边专卖店,网站,电子邮件,微博,公众号,一个没落下,所以老郑的生意能红火三十年,那是人家真努力啊!

当互动成了习惯

今天的读者对作家,就像电视观众看演员一样:喜欢某个角色,就去关注这个演员的微博,看看什么时候有新作品、晚饭吃了什么、去哪儿旅游、用什么香水......文学和艺术本来就不分家,作家运用语言的优势,在新媒体的放大效应影响下还可以无限扩大。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影视明星往往只能发个晚餐照片配上“好吃到爆”就完了,而作家随便写个豆腐块文章贴出去——“雅舍谈吃”,深夜报社报得越厉害,涨粉越快。

《三体》三部曲在国内出版之后,一开始并没有爆红,和后来的获雨果奖、出英文版、被奥巴马点赞,还颇有一段时间。然而作者老刘在水木bbs的scifi版长期和版友交流,nzg这个id老网友无人不知。虽然新水木现在用户水平参差不齐和靠term登录那会儿没法比,但是科幻版版友素质还是相当有保障的,在各自生活中都能引领时势,颇有一些意见领袖级别的人物。在这些读者的热心推荐下——口碑相传的基础,还是作品本身素质——一路红到美国。

老刘本人也得以从娘子关电厂,去了面朝大海的深圳担任腾讯顾问,估计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创作,当然,少不了更多和粉丝的交流。作家的产品,从文学作品本身,扩大到了作家的整个生活。

有人说网络让人和人的距离更远了,但看看现在:动动手指,下松花蛋的鸡,就能随时和下金蛋的鸡交流心得体会,所有的鸡都能互相认识,这到底是远了,还是近了呢?

相关文章

  • 看看那只下蛋的鸡

    “你吃了一个很好的鸡蛋,有必要去看那只下了蛋的鸡吗?”被广大厌恶应酬的高冷作家们奉为圭臬。仔细一想没毛病:我作为一...

  • 蛋和那只下蛋的鸡

    我有公众号以来,每周周记我在公众号同步推出,很私人的小号。发布后,我心情雀跃会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的心声,于是就分享...

  • 老娘喂鸡

    鸡也是老娘的儿女 多下蛋的更有出息 下了软蛋的那只 老娘分外怜惜

  • 刀无钢 • 弑妻

    有一种锋利,藏匿于柔弱的外表之下,某个偶然,会被触发。 一、 那只鸡已经不下蛋了!听见没有?那只鸡,它只知道吃米,...

  • 人一定是有了什么问题才一身鸡皮疙瘩

    把那只喜欢称王称霸啄咬欺负别鸡又不下蛋的鸡干掉了。 它生前享尽鸡福,不会知道在同笼中结局将来得最早。 ...

  • 好好吃鸡,口水珍贵。

    沈从文:您要是喜欢吃鸡蛋又何必见下蛋的鸡呢? 我:鸡蛋我倒是喜欢吃。至于那只鸡,谁喜欢,谁养着呗 ?

  • 14周 第八组采访

    花房采访joyce 终于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Joyce。想起有人拜访钱钟书,钱老说:“你干嘛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呢?”可...

  • 鸡肥不下蛋

    鸡肥不下蛋文/赵元波开春的时候,主人养了一只芦花鸡,准备用来下蛋。为了能早点让芦花鸡下蛋,主人可是下了一番心思,把...

  • 碎碎念

    这么多鸡,半个月才一个蛋。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点名表扬下蛋的那只鸡 每天都拖到这个点才有空去完成英语流利说的打卡...

  • 借鸡下蛋

    今天聆听了邵锦堂校长《“轻量级”新兴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课,我受益匪浅,重新对轻量级有了认识。邵锦堂校长是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看那只下蛋的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ce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