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家庭环境太重要了。
父母对子女就是这样的。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个普通人,那么他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他子女的“阶级”就是他自己。他子女从小叫什么名字拿什么户口甚至读什么小学都是因为他决定的。要是一个人连自己十年后或者说五年后在哪里工作过怎样的生活都把握不了,他又怎么能够去规划子女二十年后的生活呢?
父母爱子女,就会为他计算深远。可是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个工薪阶层,又怎么能够让孩子踩着自己的肩膀走到人上人的位置上去呢?
做不到的。他自己有自己的路。讲得难听点普通人养育孩子,也就是送他进小学前能够多干涉点他了,孩子小学作业说不定就没能力帮他讲解了。
讲得再难听点,焦虑孩子教育,其实焦虑的就是家长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真实的位置,就摆不正对孩子的教育预期了。
或者我们换个再具体点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比如你现在小孩在读小学,你知道中考分流的比例是1:1左右。如果你的孩子考进了后50%,没有高中读,你会怎么办?
打他骂他吗?没用的。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回家卖掉房子让自己的孩子去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读私立高中将来再高考或者干脆出国吗?那你就是脑子昏头了,教育投入就是要考虑回报比的。你这样做不仅你孩子压力大,你自己的生活也会被毁掉。
所以你其实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孩子考到哪里,就送他去哪里。你能帮助他做的,就是辅导他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院校和相关的专业。职业教育也有很多不同门类的专业,里面有的还有订单班,直接和知名的企业合作毕业了可以去他们那边工作做技工。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适应不同的人。孩子有耐心脾气好,家里又缺钱,那就可以考虑送他去做个护工;孩子爱动手,也不怕吃苦,那么学个焊工当个铣工也是出路。
我当年就是能去哪里,父母不会拦着我,能出国也让我走,但是钱上没有那么富裕,所以全靠自己。
你觉得想要突破你父母的认知局限,你做的事就不要跟他们讲,因为你说了他也理解不了,做出成绩再说吧。
日本有了我自己的公司,做二手奢侈品,赚到第一桶金给我妈买了房子的时候,她不相信的给我打了一个月的电话让我别误入歧途。好像我赚到钱了就一定要做不好的事。
她的认知里,我一个女生凭一己之力去日本留学,毕业后再去找个好工作,这已经是我命运的顶点了,我已经离鱼跃龙门了,但我觉得我的人生不止这点欢喜,还可以更高。而我跑得太快,酸楚和眼泪都留在了风里。
成年人的世界,连崩溃都是静悄悄的,从来没有人不经受人世间的磨砺,就享受高光时刻,所谓幸运不过是成功者的谦词。这几年我碰过的壁,远远大于我赚的钱,我们都学会了父母面前去报喜不报忧
平凡如你我,不够天资,不够美貌,没有富可敌国的爸爸,和金手指的妈妈,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点点不同,不过是像阿甘一样跑下去,跑到所有的对手都泄气,跑到柳暗花明时,跑到冷酷仙境,世界尽头,跑到连魔鬼都放弃和你较劲。有这样的心态,你才能跨越阶级。不得不承认,跨越阶级是越来越难了。
话著名导演杨德昌,拍电影得了奖,他妈妈就跟他说,“你今年几岁啊?拍了几部电影,可以找一些正经事做了吧”。这是我在导演李安的一个采访里面看到的段子。
其实李安自己也是这样,他拍出了《喜宴》之后,拿到了金熊奖,他爸爸还是希望他改行。甚至直到李安拍完了《理智与情感》,这可是要获奥斯卡奖的片子啊,李安爸爸也不是不识货,但这时候,他还是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了,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父母的认知里,即使你拿了奖,拍电影也不是一个正经工作。在这种认知局限里,你必须要破局。破局很难,全靠自己。
#楠楠中古#楠楠二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