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事搁着,胸口堵得慌,在床上翻来覆去,各种想法涌出来,跑马灯似的来来去去,压根儿睡不着。
仍然早起,整理了半个小时上一次《自私的基因》共读记录。整理记录是一次再学习,一边整理一边感概生命的产生多么神奇,放在人类发生历史的长河中,人又是多么的渺小。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啊!胸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光!看来,人在郁闷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经典书籍。
区上一整天评价项目班学习。上午的教授围绕学业质量评价的经验、实践和建议,让我们不仅了解到英法等国外的教育质量标准,也了解到国内的评价现状、评价理论和评价实践改革的新尝试。本次的主题是“学业质量评价”,教授却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大谈而特谈教育质量的检测。偏题了吗?好像是。有关联吗?有。他把我们带出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狭小空间,走向了更大背景的理解。当我们站在更大坐标上再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时候,我们才深刻的理解到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价值。今天我们小组值日,我的任务是要向专家提问。前面部分主要是中外教育质量检测的对比研究,无法提出什么问题。后面谈到了学校层面检测的实施,总算找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层面的检测,专家提到要协商,和哪些人协商?协商什么?二是怎么做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高校的教授,理论研究转变观念做得很透,涉及到实践,就说是“术”的层面,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绕回“道”的层面谈。我能理解专家的做法,更希望专家能够将“道”“术”自由转换的本领教给我们。也许我苛求教授们了。
下午是结业典礼。九个小组各显神通和智慧,汇报小组学习收获。感受式,作品式,课例式、论文式……我们小组的题目是《在学习评价过程中成为一个好的评价者》,通过自评和他评为学员个人画像,通过过程性观察与讲座聆听,进行小组协商后,对老师们进行画像。然后用描述性语言评价我们喜爱的课程,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高光时刻,用总结性语言评价我们的收获。小潘临时有事,我只好上台救急汇报对老师评价的板块。虽然临时救场是我的短板,今天能正常表达,还好还好。
表彰优秀的时候,居然有我,倒是意外之喜。
一个学期的培训终于结束。最大的感受是,有输出的学习才是高质量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