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快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学习不止读书,生活经历同样可以被深度学习。比如《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还要求自己员工也这样做。他在书中花大量笔墨阐述了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受这个理念的影响,我从2017年2月开始坚持每天写复盘反思,有时几句话,有时上千字。通过持续反思,很多没想明白的事情想清楚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变清晰了,很多看似并无关联的事情居然有了底层的联通。持续反思让我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部分内容的立意与构思也来自平日的反思。如果让我推荐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我必推每日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