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们一直想要我把我的学习方法传授出来,教给他们的孩子。但不同阶段的孩子的理解力很不同,一个一个教的话是教不来的,而且,当他们是被迫而非主动地听我讲时,吸收效果有天壤之别,那就索性把所有东西放到一篇文章里,想看的时候看吧,还能反复看。所以此文的题目本来是这样设想的:长文预警,个人总结最全高效学习法,不可绕过的学习之路!
不是吹牛,我是真的能写一篇这种东西,因为我的高三跟别人的不一样,我在那一年才开始学习如何学习的。
我观察和采访了不同学生不同的上课状态,不同的复习方法,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直在特性中寻找着共性;我拿每一次大考去检验不同学法的不同效果,不断地试错去获得血淋淋的教训,试验所谓“小窍门”的实用效果,反复比较“冥想”、“番茄工作法”、少食多餐等等休息调节法的作用;阅读了大量关于学习的书籍,批判吸收成功者的精华。
我抓住这宝贵的一年反复锤炼出了一套体系,但当我真的满腔热情打开电脑开始写时,我却突然停下来了。
我想起了曾经了解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智模式:僵固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前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个目标,获得他人认可的成就,缺乏深层的自我驱动力,结果是心情随成败起伏巨大,在目标完成后茫然无措,掉入堕落的深潭或在他人设置的目标全部达成后陷入自我价值感缺乏的中年危机;而后者只是在做着他们内心中深爱的东西,为了自己而专注地享受每一次成长,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行进途中的副产品。要区别一个人是这两种心智中的哪一种,只需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在什么之后感觉自己很聪明?
(闭上眼睛想想)
一种答案是比别人学得快又好时,另一种则是完成自我跨越性的成长或发现自己犯的错误时。
而我的答案,曾一直是前者。
我相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前者。谁会是真的爱学习呢?我们爱的不过是成绩优异时目标的达成、家长的宽慰、耳根的清静,我们是被一次一次的考试逼着学习的,不及格就会留级,就会挨骂,就会被同学瞧不起,光是看看大考前有多少人临时抱佛脚就知道了——真正爱学习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有不懂的知识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抱有僵固型心智,吴伯凡曾做过详尽的阐释:
第一个石匠(三个石匠的故事)的思维方式很务实,我们可能都觉得那样很靠谱,但是他不靠谱的地方在哪儿呢?一旦你形成了一种用阶段性目标作为行动驱动力的习惯,当这些目标差不多都实现的时候,它有两个结果:
第一,当这些目标都实现的时候,比如说你博士都毕业了,然后又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然后就是平庸、就是无聊、就是中年危机。你选择这条道路、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你已经把很多的可能性悄悄屏蔽了,不知不觉给自己做了一个你不知道的手术。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吸毒和服用兴奋剂。吸毒和服用兴奋剂都是用一种外在的东西来给你制造驱动力,但一旦这个东西不存在的时候,自己产生快乐的能力就被废除了。如果我们总是用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用target作为我们努力和行动的目标,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结果,叫不可持续。
假如你在阶段性目标都实现以后,你得到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过如此”,与此同时又没有别的动力让你去想干什么,你会陷入到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惘和厌倦状态,这是很多成功者的中年危机状态。
第二,上述还是比较幸运的,大部分人没那么幸运,总是在某一个阶段目标、在通某一个关的时候,一下子命都全丢了,死在某一个关口上。
这个社会其实分成了三类人:
1.连初期的阶段性目标都达不成的,心态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习惯性愤怒。我们发现这就很滑稽了,要不就是习惯性愤怒,要不就是习惯性焦虑,要不就是习惯性迷惘,这就是你选择这条路径的三个结果。(摘自《伯凡日知录》)
2.如果幸运一点,你通过了初期的目标,已经达到了中期的目标、开始向后期的目标进发,就进入了所谓的中产阶级。这个时候你的状态其实: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很脆弱,弄不好随时有可能掉到习惯性愤怒的状态里;另一方面,你又没办法继续往前走,所以就会陷入到一种所谓中产阶级的习惯性焦虑当中。
3.就是不知道干什么,“成功者的中年危机”。
我自己有幸就读于全广东最好的高中,这里面的人都很聪明,但要考上来是要满足一个条件的——高度适应这个体制,也就是说,我们有意无意地达成了之前的一个个目标。而这样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副作用,就是我们没有机会甚至没有意识去构想自己的未来。当我问身边的同学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时,我得到过的回答基本都是以下的样子:
“我不知道……”
“为了证明我自己!”
“为了碾压别人。”
“不然你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啊。”
为什么要证明自己呢?你已经碾压别人了呀?去好的大学具体要做什么呢?
这些回答是经不起追问的。
这些回答的背后,是一群没有内在驱动力的优等生。
说了这么多,我只在说一件事,我从一开始的在意你们的学业转到担忧你们的学习了,关乎一生的学习。我不希望你们今后的旅途充斥着外在的刺激,而非源自心底的欢喜。
这使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所作所为:我在干什么?
我在提供一把刀,一把已经磨好的、劈向“学习”的刀,它能帮你节约大量时间轻松健康地拿到一个好分数,然后呢?如若这仅仅是帮你快速地达成目标,如若你在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竟终又沉迷娱乐停止成长,那便绝不是我要的结果,也是对你今后的人生极不负责的行为,这样做跟外面的补习班没有什么区别。
那我到底要给你们什么呢?想了很久以后,我决定将后面的文章拆分成三篇来写。紧接着的第一篇我尝试从我的经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帮助你们找到学习的内生动力,说白了就是为什么要学习;第二篇则回答一个你们必定会生出的一个问题:“既然外面的世界已经这么精彩有这么多东西学了,那为什么还要去学高考考的那些枯燥无用的知识?”;最后,我将仍是把那把利刃奉上,因为在享受繁复学业的同时,你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多次体验和叩问内心的自己。
希望这一系列文章读完后,你能对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剩下的模糊,需要你独特的人生经历来擦拭清楚。
愿你终将认识自己,成为一个有内在驱动力的终身学习者!
图片来自得到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