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完本科阶段最后一门专业课考试,答完题后竟不舍得离开,生下了半个小时,四周环顾,突然就有了写东西的冲动,于是在试卷背面写了几百字,赶到了考试最后一刻才交卷,可惜没有给最后的试卷来张留念,现在也没有那个情绪继续写完。但那种东西写了一半就搁置的感觉就好像喷嚏打不出来一样难受。所以换了个在脑中盘旋已久的话题想和各位讨论一下。
打小起,听到看到的各种信息里面,每每提及中国都会用到一个叫做“礼仪之邦”的词语。
因为初中有次用到作文里被老师标红了,从此更是对这个高分词汇爱不释手,逢形容中国,必提礼仪之邦。
不论其渊源如何,光从字面上来看应当是说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对外的表现为礼仪周全,是对国家一个极其高的评价,然而时至今日这个称谓仿佛一种讽刺,从外国媒体对中国游客的报道上可见一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这号称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沦落到有名无实的地步呢?我不想再一件件列举某些游客极度不文明的实例,网络上有大把的资料可供大家参考。
今时今日,很多外国景点都有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中文警示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李小龙当年踢碎的那块写着“东亚病夫”四个大字的牌匾和租界公园门口“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识。时至今日,中国已经不会再受当年那种明目张胆的侮辱了,但是这种仅针对中国人设置的警示标语和当时充满侮辱的话语从本质上来看,很大程度上和之前赤裸裸的侮辱没什么区别,甚至效果更甚。
中国人在外国的各种所谓的不文明行为总结起来就是急和抢,抢着排队、抢着拍照,抢着一切能激起兴趣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已经收敛过的结果了,在自己国家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式的排队一定是要前胸贴着前一个人的后背的,不然后来排队的人就会认为你并不想排队,帮队伍填上这个“空缺”。
记得《人民的名义》里有句经典的台词“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多数从出生就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中度过,时至今日他们还是会用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来教育我们,虽然不能亲身体会,但总也有些想象的空间。反观我们这一代,大都是在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管父母讲再多遍忆苦思甜的大道理,我们中的大多数也都还是无法真正的体会其中意味。
都9102年了,我们整体的生活水平比当年不知道好了多少,可我们这一代人中也总还是有那么部分特殊的人在做着格格不入的事情。不过一切其实都没有想的那么糟。可现在主流的“文明”却始终提醒着我们,我们差的还很多。
按我的理解,礼仪的外在表现有很多种,但总起起来不过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很多去日本游玩过的朋友都对其评价出奇的高,据他们的描述,那种游行中的舒适是日本民众那种不打扰的温柔带来的,他们虽礼节颇多但在最大程度上不给别人造成麻烦。
有人说西方人的文明都是罚出来的,中国人是罚的轻。
光看酒驾就知道,自从加大惩罚力度,酒驾事故明显的减少的。
罚出来的文明真的是文明吗?
答案在我这里是否定的,首先法律不应当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对于法律的调整是件及其劳民伤财且周期很长的事情。其次,法律并不能约束所有人的行为,道德舆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的人,顶风作案的可能也极大,因为他们不知何为法律。
人,本质不就是复读机。不管是行为还是语言都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未知的事物还是习惯于先模仿,了解再做改变和突破,但是往往我们并不能。
因为无知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谦卑的对待每件事物这种老祖宗的教导早就被抛到了脑后。我们越自卑就越自信,越自信就越无知。饭总也是一口一口吃的,伴随着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等待,我们应当是被学习的大多数,不求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只求尽量不影响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