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头儿快八十岁了,老伴儿五十岁就因病去世了。他有三个孩子,现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家里就只剩老刘头儿自己了。
老刘头儿一生就喜欢种地,即便儿女们都劝他不要累着,无论你中多少庄稼,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只有身体才是自己的。
而且,老刘头儿年轻时当过兵,也负过伤,属于伤残军人,现在国家给他发三千多养老金,也够零花钱的,但是他就是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整天“疲劳驾驶”,到田地里去折腾。
自从去年开始,老刘头儿实在干不了了,就开始折腾腰疼腿疼,头晕,说自己有病了,家里没人,儿子带他去医院检查,说头部确实稍微有些“栓”,于是输液输了半个月,然后回家养着。
老刘头儿却还是整天说自己没空歇着,说整天忙的要命,他一辈子都不会做饭,都是儿子每天把饭做好了给他送来,他自己热着吃。而且儿子也邀请他到自己家住着,女儿也邀请他去她家,肯定好吃好喝好招待,可老刘头儿就是不去,愣说要在老宅里守着自己的“根据地”。
村里人看到老刘头儿都劝他“咋不去儿女家享清福”?整个村子里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老刘头儿的优越条件。
但是老刘头儿就是哪儿也不去,守在家里整天诉苦:“我有病家里没人,啥都要自己做,没人管啊。”
其实很多老人都是这样,年轻的时候,都盼着儿女们有出息,读书、工作,成家生子了,但是等他们老了,就开始上演“故土难离”的情结了。
如果老刘头儿能走出自己固化的思维,他就可以脱离他所在的环境,过上家里有人的生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走出的也许就是这一步吧——“超越固有思维”。
再说回来了,父母供儿女们读书,不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吗?小时候,儿女们没有独立生存能力,要跟随父母,父母养育孩子;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需要人照顾时,父母跟随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当父母能够适应跟随子女的生活环境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好过一些。但是如果老人们还是坚守“故土难离”的思想,那就是选择了“孤独的晚年”了。
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每个人的人生如何度过,都是自己的选择。
世间万物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所以能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也许就是最大的智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