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体味与智者相晤的喜悦

体味与智者相晤的喜悦

作者: 小金果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04:09 被阅读9次

  信手翻开书页,任缕缕书香沁入肺腑,任神思远骛八极,那是一种与智者相晤才有的美妙惬意的喜悦

  书和人类的关系,就好比记忆和我们的关系。它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人类的新发现,记载了古往今来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读书,让我们获取知识,愉悦心灵,升华灵魂。读书的时候,哪怕窗外阴霾四起,斗室之中照样是明媚盎然的艳阳天。岁月如歌,如歌的岁月里有好书相伴,与智者神交,可谓天天精神爽,时时好心情。

  古人云:“夫学,身之砥砺也。”一个人修身立世,读书学习是首要途径。自古以来,凡是好读书者,能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皆因得益于读书,使身心受益之故。历史上素有明君之誉的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都因喜好读书而闻名。他们经邦济世之韬略,无不与善读书有关。古代有个“汉书下酒”的故事,说的是宋朝诗人苏舜钦,每晚都喝一斗酒,他的老丈人感到惊奇,便躲在一旁看个究竟,只见苏舜钦高声朗诵,每念到精彩之处,便满饮一杯。目睹此景,丈人笑言“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对读书的好处,毛泽东有一段精彩论述:“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高瞻远瞩,驾驭全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他的学问知识一方面来源于革命实践,另一方面就是从书本中获得的。

  读书之重要性,古之贤哲早已谈得透彻精辟,几乎无处不及。尤其可贵的是,很多古人不仅做官前勤奋好学,入仕后仍能手不释卷,学而不厌。他们鄙夷不好学者:“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言语虽显刻薄,道理却深刻。放眼当下,仍有一些不喜读书、不注重理论学习的同志,张口多是些模棱两可的含糊话,缺乏新意的陈旧话,人云亦云的重复话,不懂装懂的外行话,脱离实际的牛皮话。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难怪古人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世间万物,有良莠之分,并非是书读之皆有益,学之皆长进。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盖破万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还须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能培养健康积极向上情趣的书籍。多读书、读好书,对革命军人而言,可砺身心、强素质,使自己成为助力强军的可造之材。

  读书没有终极的标准,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生活有书相伴、有好书可读,日子便会过得有滋有味。的确,仔细回味读书的情境,无论春夏秋冬何时何地,只要畅游书海,总能品味到甘美。夜阑人静,神聚思凝,一个人或端坐案前,或侧卧榻上,信手翻开书页,任缕缕书香沁入肺腑,任神思远骛八极,那是一种与智者相晤才有的美妙惬意的喜悦。个中滋味,就如苏东坡诗中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关文章

  • 体味与智者相晤的喜悦

    信手翻开书页,任缕缕书香沁入肺腑,任神思远骛八极,那是一种与智者相晤才有的美妙惬意的喜悦 书和人类的关系,就好比记...

  • 2018-07-17

    山色描眉黛, 芳魂著倩姿。 清虚有神女, 何得相晤时。

  • 七绝·赠田梦_a9a2

    相逢如梦转疑猜,携手词楼喜悦开。 若有离悰重快晤,兹行必定看卿来。

  • 【锦言】来看花成趣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语。 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

  • 《无题》

    七夕愿晤夕, 梦魂归九夕。 七夕何相闻, 九夕归故里。

  • 东门之池

    [先秦]佚名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 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 可以沤纻。 彼美淑姬, 可与晤语。 东门...

  • 九月晤筑

    《九月晤筑》 九月摇露始细凉, 筑城微阳晤同窗。 相坐何须侃侃叙, 抬眸眉开熠熠光。 细数别去三两月, 奈何今只借...

  • 五排:心懂感情长

    癸卯丙辰月,赢中兄携夫人省亲,与兄晤会三次。相谈甚欢,受益良多。近五旬相交,情深谊重。今又别离,以诗相寄: 与兄桑...

  • 涵养正气,吐纳芬芳

    越来越体味到古代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挥洒文字的潇洒与旷达。他们或悲愤或忧愁或痛苦或喜悦,便对月抒怀,向山水倾诉,与自然...

  • 与心灵对晤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关注了“写手圈”,喜欢里面或深刻或清远、或热烈或淡泊、或温婉或悲情的文字。不时看到“写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味与智者相晤的喜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t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