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不止  奋斗不息

生命不止  奋斗不息

作者: 人人都是写作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17:52 被阅读0次

    ——《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文本解读

    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  刘春燕 

    谈及“生命”,我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给予我第一次生命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十月怀胎,一个受精卵历经繁复的生物演变,逐渐成为人形,随着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在世界上诞生了。对于生命,我格外珍惜,在这数十年中,无论出于成长的何种阶段,我从未有过轻生的念头,说得俗气些,我就是怕死,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我就心神慌乱,总觉得自己得了绝症。

    话说回来,谁不想长命百岁呢?回望古代,盛世王朝下帝王慨叹王位短暂,四处求仙问道,寻长生不老药方,那些身在九霄宝殿上的神仙,即是当时人们内心诉求的创造,中国的神仙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形。再看现在,诸多爱美之士,为保青春芳颜,各种打针注射,微整手术,恨不得时间冰封在自己最美的时期,生命和时间是同肩并行的兄弟,我们永远都在他们的后面追随、不曾赶超。

    这和课文《永久的生命》第一段中绝大多数人们的想法一样,生命是有限的,不可复制的,永不回头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智者也无能为力。生命在所有人的心里都是极其可贵的,时间是生命的载体,一去不复返,一刻不停留,匆匆而逝,无论是美丽的瞬间,还是悔过的一念,都已成为过去,人们是悲观的,可怜的。

    自然万物皆有生命,课文中柔弱的小草抗拒冬日的严寒,冲破泥土,在春日里依旧生机盎然,让人不禁联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那小牛犊在草坪上又是怎样的呢?蹦蹦跳跳的,茸毛是金黄的,闪耀着光芒,可见那是一个强健的、有活力的生命,金色的茸毛是它生命的外在象征,这里的小牛犊换成小马驹?小羊羔?可否?答案是肯定的。这里的小草换成小花?小树苗?可否?答案也是肯定的。这些只是春天画卷上的一瞥,是生命的意象,生命的色彩原比我们想象得丰富,朱自清笔下的春花绚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亦如是。

    一万年前,一万年后,一代代,时间无限延长。我问,一万年前的小牛犊还是这个小牛犊吗?草坡还是那个草坡吗?是它的后代,是生命的繁衍、延续。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后,生命的存在形式就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那些分开的个体生命在凋零,而合起来的整体生命是不朽的。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句,“它像一个不懂疲倦旅客”,生命没有衰老,衰老的是我们,也许明天,属于我们的生命就会离开,生命是伟大的,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是不朽的,我们的人生应是在奋斗中不平凡的。

    人们在祖祖辈辈的繁衍中,从先祖先宗到满堂儿孙,我想中国大家族的延续,不仅仅是香火的绵长,它还有比生命本身更具生长力的内容,因为生命只是就生物特性而言的。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国家的灿烂文化,生命不仅不朽,还在无限生长。千年之远的歌谣,口口相传,始作诗经,唐宋盛世的佳句妙词,在李白、苏轼等文人墨客笔下熠熠生辉。他们的生命不仅仅只停留在唐代、宋代,他们的生命已融合在诗词歌赋中,白宣墨迹中,传承到当代以致更远。从他们的人生中,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一角,从他们的人格中,我们可以汲取到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对于人类,生命在这里有了两层含义,生物学上的生命,和精神意志上的生命。我们无法掌控前者的长短,但可以延续后者的意义。

    文章最后高歌赞美生命的奇迹,部编版教材的编者们是用心良苦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里都浸润着生命的温度。朱自清的《春》,那每一种事物的生发,都是生命的复苏;莫怀戚的《散步》,一家人散步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一家人的包容和谐,是生命美德的最高呈现。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病儿深陷命运的打击中无法自拔,在人生绝望的边缘,是慈母的声声召唤,是爱让他重生!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写道“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儿就是花儿,当它再生,它就要向世界绽放它的色彩,播撒它的芬芳,那是花的生命意义!那大树呢?发芽长叶,枝繁叶茂,为大地洒下一片浓阴。那人呢?在不断学习中汲取知识营养,增加人生的厚度宽度,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底气。课文结尾处“凋谢和不朽就是奇迹”,就是有价值的生命!

    我们活着,我们为什么而活?本课第二篇散文,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做了回答。

    我们对于生命永恒的理解开始觉醒,为何活?怎样活?这已是哲学范畴。对于初中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形成,已颇为重要了。当第二篇的问题提出以后,很多学生摇头,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父母?为自己?亦或为什么,有人面露难色,有人无所适从,有人木讷无言,有人冥思苦想,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问题,我提醒他们,学习会让他们找到答案。作者一生追求爱情、知识、同情三种纯粹的情感,由个人到自然到社会,由浅入深,这是一种博爱,他在人生的苦海中找到活着的意义,拥有再活一次的勇气。

    佛曰:“众生皆苦”。人来到世间无一不是啼哭而来,承受苦是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终身泡在苦海中无法自拔,有人在人生的扁舟中前行,品尝苦尽甘来的甜蜜,哭着来,笑着走,这也许是圆满的一生。

    冰心在《谈生命》中“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柔弱中寻觅刚强,卑微中力争强大。这样的人生古有苏轼,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年轻时的才华横溢,个性突出,即成就了才子佳话,也卷入了政治暗潮,人生起伏,灾难跌至,坎坷打磨棱角。人至中年,累累伤痕抚平心灵,是一股文人不逊的傲气,是一种与世抗争的强劲,是一种敬畏生命的韧劲,最后归于和谐。才子如花,可以恣意炫美,难得领悟的是,回做谦卑的泥土,人之都有生,而命在手中握,苏轼,在命运的鞭挞中,完成了生的轮回!是苦难成就了不朽的苏轼。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六位历史人物,亦是磨难造就人才的有力论证。那些遭遇贬谪际遇的文人,达观的态度,成就了自己,也让后人记住了他们。一个人在苦难中挣扎前行,成就了不朽的作品。一个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起,成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文中“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在那段艰难的抗战时期,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追寻自由独立,幸福生活的信念,让我们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对生命敬畏的人,才有意识找到活着的意义,进而为目标理想而奋斗。末了,面对这些十四五岁的内初班孩子,我再问“你们为什么上内初班?”为了考内高,“你们为什么考内高班?”……诸如此类,孩子么陷入了思考,我期待他们的答复,哪怕只有极少数人。

    果然,后来在随笔中,我看到了点点萤光。有学生写到“我为感知这世界的美好而活”,这一点和我非常契合,对于世界的种种,当然有美好,也有丑陋,这是必须要让学生认清的,而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要素,是一种经历,但只要我们心存美好的希冀,这就有了改造的动力,能力,那些阻力终将在我们的努力中消逝,我感知陌生人的温暖,感知一个城市的文明,感知不同地方的草木欣荣,我身上所有的感官都在奋力接受外界信息。

    有学生写到“我为明天而活”“我为梦想而活”“我为自己而活”……这都很好。例如一个美食家,他踏遍千山万水,尝尽山珍海味,农家野味,舌尖上的诱惑与满足就是他人生的意义。两年后这些孩子即将面临内高班考试,在这初中短暂的三年中,明白自己的梦想,那些苦也会随风逝去,不然会终日蹉跎,百无聊赖,我们只剩下了躯壳,为什么而活,寻找到答案,是我们一生的信仰,精神信念,是我们第二生命的延续。

    课文结尾我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结。个体生命是短暂的,客观存在的,而生命之重在于自己的价值,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淀生命的厚度,这节课也算有所收获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不止  奋斗不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ti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