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四川自贡一个11岁女孩,利用灯会期间,卖发光玩具,挣上万元。她的爸爸拍视频发网上,上了热榜。
11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商业头脑呢?据孩子的爸爸说,刚开始,需要家长帮忙买,孩子被动地守摊,不敢开口,后来尝到了甜头,能谈价还价,吆喝叫卖,主动推销,晚上一直坚持到11点才收摊。
孩子挣到上万的钱,给爸妈分别买了礼物,自己留下100元零花,其余存到银行,等到上大学的时候交学费。
众网友看后,议论纷纷。
“这个孩子是来报恩的吧?”多数网友羡慕地说。
该女孩的行为确实令人点赞。写完作业,晚上卖玩具挣钱,一方面帮助父母减轻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锻炼自己创业能力,知道挣钱的辛苦,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然而寒假中一些大学生的行为却令人痛心。上午一个同事还给我发牢骚,她家的大学生,放寒假回家后,不是今天和同学聚餐,就是去看电影或健身房。隔三差五给她要钱,这不不到一个月花费小五千。若不给他,就和你闹腾,严重的时候还离家出走,简直令人头疼的很。
该同事提起他的儿子,就摇头,视为神兽出笼,盼望早点开学,让他早点回校,眼不见,心不烦。
同样的孩子差别咋这么大呢?
家庭教育的问题。据了解该同事的爱人溺爱孩子,从小只要别人家的孩子有的玩具,孩子要,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上学后,孩子看到什么,只要喜欢,爸爸就买,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孩子眼中,家中好像是开银行的,有的是钱,养成了不是富二代,却似富二代大手大脚消费的习惯。
若同事夫妻二人,像11岁女孩家长一样,从小让孩子懂得挣钱艰辛,他还会如此奢侈吗?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培养成小偷,银行家等等各种你需要的人。虽然这么说有些绝对,但是教育在人的成长和个人意识形成中,占比确实是非常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