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我的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动画片在国内一直是被当作教育片的一种主要类型来制作的,因此存在着这样一种强烈的编剧风格,即「动画的主旨非常鲜明,而在此之下才是故事」,甚至有些粗制滥造的动画,只需要交代主旨就好了,故事没太大所谓,毕竟它们的观众是电视台的审片工作人员而已,电视机前的孩子没有消费能力,因此也就没有表达看法的途径。
即使是这样的动画片,我也从小看到大了,尤其是小鹿姐姐的《动画梦工场》简直雷打不动。但是除了对《大耳朵图图》、《哪吒传奇》等几部耳熟能详的片子有印象,其他就一点也不记得了。相比而言,《动画城》放过的一些迪士尼的格林童话虽然很俗套,但是有印象,真是令人尴尬。
其实世纪之交的儿童文学真的很强,这是中学舍友笑笑给我看过的儿童文学选辑,当时的知识分子将历史伤痕和乡土情节融入故事中,因此能真正地托举出对「善良」的向往之心。可惜这一点没有被运用到同时代的动画片里。
除开动画片,在国产教育片里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我不是差等生》了,虽然已经不记得它讲了什么故事,但是它里面的教育观念肯定一直影响着我。很可惜教育片的观众是低消费群体,做教育片完全是公益事业,所以时至今日都没听说国内有什么优秀的教育片。
前几天找了一部古老的国产动画电影来看,片名叫做《梦回金沙城》,这是一部当年被央视大力推广的国产动画电影。然而没想到它在网络上的P2P资源非常少,所以可以肯定这部片在今天已经几乎没人看了,就像当年的票房一样。目前只有在1905和腾讯视频上可以在线看。
要论《梦回金沙城》究竟值不值得当年这样大肆地宣传,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它的作画和音乐确实是可以和国外的同行相比,但考虑到举国之力才能做到这样,其实也没什么好称赞的。
而最致命的是,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故事,既不是人设崩塌,也不是逻辑漏洞,而是几乎一点事情也没发生。在主人公小龙进入金沙古国之前,电影的节奏还蛮不错的,埋下了很多伏笔,吊足了我的胃口,就期待着主人公接下来在金沙古国的奇遇。结果在电影后四分之三的大量篇幅里,只有少量的对白,少量的场景,说了几个无关紧要的事情。
电影在宣传上称,本片的主旨是说主人公小龙本来是淘气顽皮的小孩,经历了奇遇之后,成为得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可是观影之后,观众会发现,主旨并没有表现在故事里,可以说完全失败,白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做美术和音乐。
今天国产动画片已经产业化了,做公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认为国产动画做成教育片是很好的传统,可以保持,但是主创者一定要放开手脚,让专业的人去完成剧本创作,今天的观众是会用钱投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