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宁Ⅰ波Ⅰ历Ⅰ史Ⅰ汇Ⅰ编【上】

宁Ⅰ波Ⅰ历Ⅰ史Ⅰ汇Ⅰ编【上】

作者: 935e2cfe8e8f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9:20 被阅读0次

概述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

远古文明

宁波所辖地域拥有中国江南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至6500年)。河姆渡出土了大量的栽培稻谷、耕作农具、干栏式建筑遗存和家养牲畜遗骨以及原始宗教用品。这些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宁波所在的宁绍平原东部已经有人类活动,并且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左右发生的卷转虫海侵使得河姆渡人一部分迁移到琉球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地势较高的会稽山、四明山等地区。奉化发现的名山后遗址证明,河姆渡文化之后,在苏南、浙北地区形成的良渚文化开始影响宁绍平原,形成“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此后,宁波进入吴越文化时期。

夏商周至六朝

宁波出土的战国“羽人竞渡”铜钺

行政区划

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但是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概念。夏时,宁波所在地称为为鄞。根据《尚书》中《夏书·禹贡》记载的古九州,宁波属于扬州。春秋时,宁波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勾践筑句章城,据考证,城址位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城山渡村附近。这是宁波境内最早的城池。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宁波大部属会稽郡,置鄞、鄮、句章3县(一说鄞、鄮、句章、余姚4县)。西汉初年,宁波所辖地域属于吴国。七国之乱平定后,吴王刘濞兵败被杀,恢复会稽郡。280年(西晋太康元年),始设宁海县,属临海郡。

人口与经济

晋代之前,宁波地区人口相当稀少。史料和考古证实,晋代时的句章县只有几千人生活。东晋时期,大批北方移民迁移到江南地区。这些移民将北方先进的农耕经验带到南方。刘宋时期,山阴县大量农民迁移到余姚县、鄞县和鄮县,围垦湖田,促进了宁波的农业生产。

佛教传入

佛教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影响宁波。238-251年(吴赤乌年间),印度僧那罗延至五磊山修行。239年(赤乌二年),太傅阚泽舍句章私宅建立普济寺,甬上始有佛寺。282年(西晋太康三年),僧慧达结茅玉几山乌贼岙,300年(永康元年)僧义兴结茅今太白山东侧谷地。这是宁波现存阿育王寺和天童寺的起源。

军事

句章港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越国的军港,延续到西汉。132年(东汉阳嘉元年),为防范曾旌起义军,浃口(今镇海口)首设戍驻兵。这是宁波海防的开始。401年(东晋隆安五年),为防御孙恩起义军,刘牢之在三江口建筑军事防御的土城,后因土墙上生筱竹,后人称为筱墙。至今宁波仍然有筱墙巷的地名。

隋唐五代

唐代明州城模型

隋唐时期,宁波正式建制。当代宁波市所辖范围在当时已经基本建制。同时,宁波市内许多延续至今的建筑和地名也来自于这个时期。

明州建置

589年(隋开皇九年),并句章、鄞、鄮、余姚4县为句章县,设治小溪,隶属于吴州。605年(大业元年),改吴州为越州。607年复改会稽郡,句章隶属未改。 621年(唐武德四年),原句章、鄞、鄮3县地置鄞州。这是宁波历史上建州之始。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738年(开元二十六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小溪(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据称,“明州”名称的来源与四明山有关。742年(天宝元年)改名余姚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复名明州。与此同时,705年(唐神龙元年),置象山县,初隶台州,764年(广德二年)划隶明州。809年(元和四年)置望海镇,即今镇海区和北仑区所在地。897年(乾宁四年),改名静海镇。就此,宁波市和市域各县市基本建制。

城市建设

821年(长庆元年),明州刺史韩察将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唐子城南城门现为宁波鼓楼。898年(乾宁五年),建造罗城(即外城)。这是宁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城市城墙。 在此前后,明州境内许多标志性建筑和工程建成。这其中,许多工程经过历代修缮重建,得以保留到今日。

636年(唐贞观十年),明州凿成日月两湖,其中的月湖成为日后宁波的文化重地。695-696年(武周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首建天封塔。该塔日后成为宁波旧城的标志。823年(长庆三年),于奉化江筑东津浮桥,因竣工时天现彩虹,定名灵见桥,又名灵桥。 这是宁波最早的跨江浮桥,民间称为老江桥。833年(太和七年)筑它山堰。 从此,明州城解决了内河水盐化的问题。它山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851年(大中五年),国宁寺(后改天宁寺)建成。寺门两砖塔中右塔(称咸通塔)得以保留至今日。897年(乾宁四年),镇海地修建后海塘用于抵御海潮。 这一海塘经过历代修缮,直至20世纪60年代仍在使用。

遣唐使航路

港口、航运与对外贸易

唐代,明州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之港。伴随着港口的日益繁荣,明州的对外交流与贸易也日益繁荣。744年(天宝三年),鉴真第3次东渡日本受阻,休整于明州阿育王寺。752年(天宝十一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舶停靠明州。这是宁波历史上首次停泊遣唐使船舶。自该年至838年(开成三年),共有7艘遣唐使船舶停靠明州港。842年(会昌二年)春,商人、航海家李邻德自明州港驾商船赴日本。这是最早的赴日贸易的记载。

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吴越天宝二年),吴越王钱镠升明州为望海军。吴越国实施“保境安民”和“开拓富民”的政策。苏轼曾经写道:“……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978年(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降宋,明州归属宋朝管辖。

宋代

王安石与庆历五先生

宋代,明州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北方边境的战事进一步提高了明州港作为江南港口的地位。随着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官员的上任,明州的文化教育开始发展。1143年二月初三,南下金军占领明州17天,州城内建筑多被焚毁,成为宁波古代史上最大的浩劫。南宋建都临安之后,1195年(南宋庆元元年),宋宁宗赵扩赐明州年号庆元,升为庆元府。 明州依靠大批北方南迁人口带来的文化和人才以及邻近首都的地理优势和长期的贸易传统,发展经济和文化,本土学派四明学派开始产生。

月湖在宋代成为宁波的学术中心

文化与学术

1047年(北宋庆历七年),王安石任鄞县令。任上重新划定东钱湖界,兴修水利,降低捐税。同时,在孔庙兴办县学,倡导经世实用之风,与“庆历五先生”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一道探讨学问,推广教育。宁波的官方文化教育事业从此开始。 一般认为,宁波民间形成的“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的风气,就从那时开始。 另一位任职宁波的著名文人是曾巩。1078年(元丰元年),曾巩知明州,疏浚月湖。 此后,月湖成为明州(庆元)的学术中心。靖康之乱以后,大批北方望族开始南迁,众多名门望族的到来使得宁波拥有了大批优秀人才。据《浙江通志》记载,南宋时期,宁波共拥有进士983人,占全省的17%。南宋时期,“甬上淳熙四先生”杨简、袁燮、舒璘、沈焕在月湖讲授和研讨陆九渊的心学,形成明州第一个本土学派——四明学派。鄞县史氏家族诞生的众多官员使,,得当时的朝廷“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

南宋鄞县王应麟撰写的三字经由此诞生,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丝绸之路,宁波为海上部分重要的起锚港

伴随着江南的开发,明州(庆元)的对外贸易和港口进一步发展。999年(北宋咸平二年),起海关作用的明州市舶司成立。北宋时期,随着契丹和西夏对北宋疆域的进犯,北方港口式微。明州港作为江南港口,地位日渐重要,与高丽、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世界都拥有贸易联系。 同时,为了方便官方进贡和外交,明州造船业业日渐发达,能够修造吨位万斛的船舶。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在招宝山下造两艘“万斛神舟”从明州启航出使高丽;到达后,高丽“万民吹呼出迎”。 返航途中,船队遭遇巨浪。传说当时给事中路允迪向妈祖祈祷,后顺利抵达定海。宋徽宗因此赐妈祖庙额为“顺济”,即返航船舶的船名。妈祖从此从民间信仰进入官方祭祀范围。 伴随着贸易的还有文化交流。日本佛教临济宗、曹洞宗均从明州传入日本。

海防

由于北方战事和国内矛盾,明州也加强了海防。1133年(南宋绍兴三年),沿海制置司设立于定海(今镇海),主管官员为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军衙门。

元代

庆元路总管府印

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南宋将领张世杰在庆元抵抗蒙古入侵失利,败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朝政府改庆元府为庆元宣尉司,次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 元代,庆元抵抗元朝统治的斗争不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的发展。但是,元朝政府的重视使得庆元的市舶机构有了较大扩张。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庆元成为元朝重要的军港。文化上,浙东历史考据之学也从元朝开始兴起。

军事

宁波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重要,又与高丽、日本拥有便捷的航路,因此,元朝政府加强了对庆元的军事控制。浙东宣慰使都元帅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分司、沿海翼上万户府和蕲县翼上万户府先后设立或迁往庆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元军从庆元启航试图攻打日本,但在到达日本后遭遇台风,不得不返航,船只大部沉没,损失惨重。对外交流与贸易

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元朝较少抑商,又由于所辖疆域广大,路上贸易通路便捷,这时的对外贸易仍然有较大的发展。当时的庆元市舶司一度下辖温州、上海、澉浦多处市舶机构并直属于中书省。2002年发掘的永丰库遗址证实,宁波在元代已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方国珍割据

1348年(至正八年),黄岩人方国珍等起兵海上反元,在庆元屡屡击败官军。1357年,方国珍获得元江浙行省左丞职务,将活动的中心改为庆元,割据一方,并采用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庆元在当时全国动乱的背景下较为安定。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12月,方国珍起义军归降朱元璋,庆元路重新更名明州府。

学术发展

宋末元初,浙东历史考据之学兴起,其代表是鄞县学者王应麟。王应麟一生著成700余卷书,其代表作为《通鉴地理通释》。王应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明清时期众多学者树立了榜样,在中国史学研究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

相关文章

  • 宁Ⅰ波Ⅰ历Ⅰ史Ⅰ汇Ⅰ编【上】

    概述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

  • 23天

    有҉进҉步҉的҉历҉史҉,҉叫҉作҉历҉史҉;҉ 没҉有҉进҉步҉的҉历҉史҉,҉叫҉轮҉回҉…҉…҉

  • 历 史

    人类的身体 最早是马匹 然后演变成火车 现在进化成了飞机 马匹时代 灵魂驾驭着白驹 万马奔腾,点燃远方的山脉 睡眠...

  • 历 史

    历史如此厚重,是一条生命之河;历史是如此轻盈,是一片悠悠草原。历史对于人类而言,是触摸不到的天堂——曾无比渴望,却...

  • BFS牛汇跑路后,外汇天眼的假担保终于败露了!

    牛汇事件发酵后,多名汇友反映BFS牛汇账户无法登陆,联系客服一整天都联系不上的问题。此次受害群体非常之多,小编从几...

  • 【原创】县丞疏请明孝宗复不共戴天之仇始末纪事下

    作者:史遇春 (接上文) 下 于是,纪氏被贬居安乐堂。 所谓安乐堂,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畿辅·安乐堂》记...

  • 江畔

    城喧江中寂 影上江波平 渔火江上影 孤魂江畔宁

  • 唐太宗李世民的战马有昭陵六骏,您可知明成祖朱棣的战马有哪些?

    作者:史遇春 众所周知,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曾经骑过的战马,有著名的昭陵六骏。 据明人沈德潜在其《万历野获编》卷...

  • 宋元‖郭守敬编《授时历》

    今天是卯兔年的第一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正月初一,就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在这里祝天下所有的华人春节快乐! 农历是...

  • 『原创』七绝 · 四月初九忆游大明湖

    四方烟柳映初荷,湖面微风吹绉波。 寻得琴音何处起,汇波楼上赋诗歌。 汇波楼 建于元初,明洪武四年(公元137...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Ⅰ波Ⅰ历Ⅰ史Ⅰ汇Ⅰ编【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xi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