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秋,一名日本女子在杭州虎跑寺前跪地哭喊,一名38岁男子双手合十,年长的住持正在替他剃度。从此,一代奇才皈依佛门。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宦家,由于生母是小妾,李叔同并不受家族重视。后来幼年丧父,李叔同的童年基本上都是与母亲同住。那时的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若非之后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李叔同这样的人,只怕早就会被历史遗忘。然而18岁的李叔同,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一样,按照母亲的想法,18岁的李叔同与第一任妻子俞氏成婚。婚后,李叔同从家中拿到一笔钱,带着母亲和妻子搬到了上海。或许因为与俞氏本无感情,或许因为年少轻狂,或许是在大上海被迷了双眼,李叔同开始流连烟花之地。喝花酒、看姑娘,没事儿还会陪着母亲听听小曲。
就在他终日昏昏度日之时,一个身段婀娜、曲风温婉的戏子一曲唱进了李叔同的心中,也扰乱了李叔同的思绪。自此两人一见钟情,戏曲和文学的碰撞,两人迅速升温,李叔同还特意赠其“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沉”。
然而戏子终究是个戏子,见李叔同并不阔绰,最终另攀高枝,李叔同心灰意冷。情场失意,终日郁郁寡欢的李叔同,只有将精力投入事业。就在这年,两次进士落榜的他,将目标转到上海南洋公学,从“公子”变成“书生”。后来母亲逝世,再次给李叔同沉痛的打击,于是他一个人去了日本。
在日本李叔同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他认识了这一生最为亏欠的女子诚子。诚子年轻善良,而彼时的李叔同,才学已身名远扬,很快诚子就被李叔同折服,甚至心生爱慕之情。机缘巧合下,李叔同邀请诚子小姐做他油画的人体模特,因此成就了著名油画《出浴》。李叔同的艺术是美丽的,他与诚子的爱也是美丽的,但这并不能驱散李叔同心中的忧愁。用他的话来说,他的灵魂一直在漂泊。
1911年,李叔同随诚子学成归国,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自食其力,他和诚子一起去了上海、天津、浙江,最终来到杭州。在杭州,李叔同和诚子一同任教于杭州某学院,在常人看来,也算是琴瑟和鸣的生活,然后李叔同注定不同于一般人,他依旧郁郁寡欢。一日,好友来拜访,两人无意中聊起日本的断食,瞬间起了兴趣,为了断食,他甚至搬到寺庙居住,和僧人通吃同住,思绪也开阔了很多。
从那以后,李叔同的心中便萌发了出家的种子。他曾对好友说:“像我们这一类人,就应该出家。”1918年,李叔同终于放下一切,一封家信寄给诚子,他说:“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世间的声名与财富……”从此他皈依佛门,青灯古佛,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1942年弘一法师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最后一次他舍去了肉身,奔赴他一生追求的佛学世界。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有才华的几个天才之一,也是奇特的一个人,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就连张爱玲都曾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都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围墙外我是如此的谦卑。”李叔同的一生,被写进《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这本书讲述了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书中有李叔同的故事,也有李叔同用一生领悟的哲学,就像他说的:活在当下,释怀那些不如意,放下不舒服的执念,你会发现,人生如此简单轻松。
在《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中,作者用一个个很小的故事,将弘一大师从出家到圆寂后24年的感悟娓娓道来。为了让读者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领会到大师的思想,书中每个段落中都使用弘一大师的名言。这些名言大多来源于弘一大师的作品。
弘一法师告诉我们,“要放下欲念,修一颗清净心”、“越放下越快乐”“与人为善,心灵才会真正安宁”、“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弘一大师根据自身的修行感悟,归纳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经典名言,仔细阅读,可使人顿悟,明悟人生,明鉴自身。
人活一世,总会有许多烦恼,而这些烦恼,大多源自于执念,《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里,弘一大师教导你放下,懂得放下、知足、感恩、宽容、淡泊、从容。如果你现在还有什么放不下,那就立刻开始《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让弘一大师的睿智指引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