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作者: 梦瓶子 | 来源:发表于2021-11-30 07:00 被阅读0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1921年嘉兴南湖上那只红船载着我们党驶向远方。百年奋斗,百年追梦,我们党带领我们的前辈筚路蓝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属于中国的传奇篇章。

有一个前辈,一个电话,一生奉献,他就是我们中国核潜艇的老黄牛—黄旭华。

1958年,黄旭华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他到了北京才知道,我们国家要搞核潜艇。研发队伍共有29个人,但是,核潜艇没有人见过,内部构造更是一无所知,一切靠摸索。但他们没有气馁,有的是一个共同的坚定的目标,一定要造出只属于中国的核潜艇。黄旭华带领着这29个人的队伍,从零开始搜集相关资料,零零碎碎、真真假假的资料,然后再将这些经过分析鉴定,组合为核潜艇的设计方案。不过这样的“主观构想”到底有多少可行性,黄旭华心里没有把握。

直到两个美国核潜艇的仿真玩具出现在黄旭华眼前,一切都豁然开朗!黄旭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如获至宝,兴奋不已,他们根据这个模型的设计和布局,夜以继日,对内部结构反复测量、绘图,结果证明了他们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最终才确定了核潜艇的制造流程。

黄旭华带领团队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硬是用算盘和计算尺,以最“土”的办法“啃”下了一道道尖端的技术难关,只用了不到十年,造出了其他国家花几十年才造出来的核潜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这“钢铁巨鲸”冲向大海之际,46岁的黄旭华喜极而泣。从黄旭华接到的那一通电话,踏上前往北京的路开始,他便失去了和家里的联系。

1988年,黄旭华的身份终于可以公之于众,这个消失了30年,兄弟姐妹眼中的“不肖子孙”才回到老家,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26年,至死也没能在再见儿子一面。在父亲坟前生死两隔,黄旭华泪如雨下!如今,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黄旭华仍在“服役”。对于黄旭华来说,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一个电话,一生奉献。黄旭华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党史上。那么谁将是下一个被铭记的人呢?现在再来想想一个问题:党史是什么呢?我认为党史就是一群年轻人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一段路程,因为脚步足够重,所以能在历史的车辙中留下痕迹,而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历史铭记的人。当年中共一大时,他们平均年龄也不过20岁,同学们我们正青春,有无限可能,无限机会,加油吧!为自己的理想,为国家的更辉煌而奋斗吧!未来的世界必将属于我们!演讲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来自《超能陆战队》“we

can  be may  more”。

相关文章

  • 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1921年嘉兴南湖上那只红船载着我...

  • 一生奉献

    “我的一生, 奉献给主 , 永不収回 !” 这坚定截铁的宣语 , 出自年已八旬老人之口 ! 这句话也实行了六十三年...

  • 归赋

    树之一生,注定只扎根于脚下的那一方土地,淡漠一世,任凭风吹雨打,安静地奉献阴凉,奉献果实,奉献自己所能奉献...

  • 越听越苦涩

    你所热爱的 请保护好 人这一生 总归要有所爱 "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白...

  • 奉献的一生

    隔壁单元王姐走了,还不到六十周岁,还没有拿到退休金。 王姐老家在县城大山里,二十多年前夫妻来到城里打...

  • 原创小说《红烧兔肉》

    2012年10月份,奉献北漂的日子已经几年了,假期间回家没几回,母亲总是给儿子奉献打电话回家看看,可是奉献总是说单...

  • 十六字令《牛》

    牛 一生奉献无所求 勤耕作 坚忍默默受

  • 妈妈,对不起

    好困啊 撂下碗筷 一头栽到枕头上 抓紧时间眯会儿 迷迷糊糊中 妈妈的电话响起 问询接她来检查的日期 奉献了一生的妈...

  • 三尺讲台   一生耕耘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生奉献普春秋。 ――题记 远...

  • 《我心归处是敦煌》观后感

    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是莫高窟的守护神! 看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将一生奉献给这片土地,将一生奉献给敦煌,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电话,一生奉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br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