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比较恐怖的事在这跟大家说一下:2018年,很快就要过去四分之一了。
1月,你节前躁狂症,什么都没干;
2月,你过节去了,什么都没干
3月,你节后综合症,依然什么都没干…
整整3个月,就这么白白荒废了。
最恐怖的还不止这些。前几天,胡润百富榜再次更新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财务自由的衡量标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财富自由门槛比去年上涨50%,其中一线城市达到2.9亿,二线城市达到1.7亿。
照这么看,去年嚷嚷着要“逃离北上广”却最终“赖在”北上广的人们,可能最终还是要走,假设月薪2万,每月只花1万,没有其他收入,没有暴富机会,大概要2400多年才能赚够2.9个亿,按照霍金爷爷生前的话,那时候地球可能已经“寿终正寝”了。
不过不用别太害怕,大家都是一个样。而且啊,上面所说的“财务自由”是指“完全的财务自由”,而就目前社会组成来看,真正达到“完全财务自由”的人基本已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要达到初步的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因为财务自由受到“财富”和“支出”这两个条件的影响,如果能够合理的控制开支,那么即便没有太多的财富,也能实现财务自由,这就是奇妙的地方。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实现财务自由才能挣脱财务束缚,其实,只要实现“财务平衡”,基本上也就挣脱了财务束缚,而实现财务自由则是一个更高的、更自由的财务目标。“财务平衡”是财务自由之前的一个阶段,财务自由的公式是“被动收入≥日常开支”,而财务平衡则是“主动收入要远远大于日常开支”。
要看是否达到了财务平衡,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做到以下的3点:
(1)年结余比例至少在30%以上,最好超过50%。比方说你一年赚10万,却只花5万,最多不能超过7万。
(2)备足了6个月以上的生活开支,也就是紧急备用金。
(3)通过保障规划,给自己配置了相应的保险。
有很多学习理财的人,都说自己的理财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如果再追问,为什么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可以不用工作了啊!然后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要么就是到处走走,环游世界之类的。
但实际上,不工作的人是很难实现财务自由的。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悖论:想实现财务自由的目的是为了不工作,然而,为了实现财务自由你又必须努力工作、积极开源来积累足够多的本金,来进行理财和投资。
要明白,实现财务自由其实是能让自己有自主的选择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工作。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想着将来可以不用工作,反而就无法实现了,因为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
最后,关于如果你走完前面“积累本金”的那些步骤,开始投资理财,钱博士要提醒大家的是,切勿跟风操作,一定要充分衡量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最大程度上了解理财项目的各项指标,谨慎操作。
拿钱上钱的各种标的举个栗子:
如果你走进职场不久,积蓄少且情况不稳定,那钱博士建议更加灵活的“三月春“标的,基础年化收益6.18%,另外根据投标金额,还有不同金额的红包可以使用;
如果你入职已久,已经逐步走向稳定并期盼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收益的最大化,拿钱博士更建议选择12个月的“萬年青”标的,基础年化收益11.02%,配合着红包、加息券一起投资,可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希望得到收益与灵活性并存的理财产品,那五个月的“五月添”标的就更适合你了,基础年化收益8.03%,同样也可以使用红包和加息券。
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不论选择的是那种理财标的,一旦投标成功,理财人不需要花费其他多与的时间和心思去关注,只需要等待标的到期坐等收益就好了。
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还是没有必要因为那些可能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的硬指标去圈禁自己,只要自己过得幸福,在人生路上的选择能够有余地可以徘徊,有退路可以停歇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