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城管风云之《城曦往事》

城管风云之《城曦往事》

作者: 城管原创文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9:12 被阅读93次

春来乍寒凉天气,何日日暖?

人离仍有热心肠,她念城曦。

原标题《我在城管队伍里的966天》

文/唐雪芹  原黄冈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我想写一点关于城管的文字,当我到城管工作不到一年时,感觉一知半解,没写。我又想写一点关于城管的文字,当逝者如斯一晃三年我离开城管时,各种忙,没写。我必须要写一点城管的文字,当我离开城管一晃快半年时,我知道再不写,我的关于城管的一点真切的感受都将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忘。无论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岁月,无论我怎么想把它一生珍藏,可谁能抵挡永恒的时间,在它那里我们都是过客,只是过客,都将缴械投降。尽管如此,我这个城管的过客,还是想幸福地回忆一下,我在黄冈城管的小模样。

为什么到城管上班

人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之前我和老公在一个县级市里生活,小小的五子登科,是一种世俗的小幸福,生活似乎是可以预见的一马平川。然鹅,老公参加了一次考试,生活改变了。他调到了刚刚组建的黄冈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然后女儿转学,然后两地分局。然后我和老公像一个分子轮流在武穴和黄州之间做着周期运动。

都说距离产生美,但距离也产生疲劳。黄州武穴,每次回家要穿过四个县市坐三个小时的车。乡镇工作也不规律,有时星期六上午还有事,回家还是不回家这真成了个问题,因为一天半的时间,路上就要花掉6个小时。真的好纠结。调动工作,解决两地分居是必由之路。

承蒙组织的关心,我终于调到了老公工作的单位,老公则交流到其他单位。按常理对城管我应该是心怀感激的,因为它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接纳了我。但人就是这么奇怪。一方面我心怀感激,另一方面内心还是有一点隐隐的失落。我虽然在乡镇工作,却是公务员编制,而城管是参公的事业单位;我虽然只是一个副科级,但在乡镇是一个班子成员,在城管局,黑了呼,副科级以上快70人,比我们一个乡镇的国家干部还多,一下子泯然众人亦,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困扰了我一段时间。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隐忧是我对未来的城管生活充满了担心。因为老公是城管,让我对城管工作也有了真切的感受,忙,是他们永恒的主题词,他们的字典里就没有节假日这个词,哪里有大型会议、何时有外商考察,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都要再次打扫清理,晚上一个举报电话,还要上街检查渣土车捉牛皮癣消灭噪音……

除了怕繁忙,我对城管也是有偏见的。不知是从报纸电视网络还是小说杂志等处得来的印象,反正是一个累积的印象吧,觉得城管人比较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日后要与这样的人朝夕相处,我只能呵呵了。

我在城管主要做了什么

刚到城管,局领导说我是从乡镇来的工作能力应该还可以,寄予了一点希望,叫我到当时的宣众科主持工作。当时的宣众科在五楼办公,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办公室里一大盆吊兰枝枝蔓蔓,绿意盎然,科室还有两个美女,“还不错”,我心里暗暗地说,心情好了很多。但短暂的喜悦之后工作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一是我不擅长文字宣传工作。硬要凑合着写点东西,也是喜欢写点诗歌散文这种小女人的东西,不擅长写消息通讯等等这些比较刚性和理性的文字。二是我的前任是个传奇。他已经调走了,城管执法局还满是他的传说,据说他文采飞扬倚马可待,他八面玲珑事事周全等等。我很仰视他,不敢期望与他比肩,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不是信心不足而是压根儿就没有信心。

一切从头学起。工作大致分为四块:信息宣传、信访回复、舆情应对、网站维护。工作相对业务科室似乎不是很突出,也不像一线管理执法人员那样要经常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但宣传工作事关城管的形象和稳定,是一种软实力,我也不敢懈怠。只有从头学起呀,从写一篇宣传报道开始,标点呼号的区别运用、字词句段的起承转合、标题结尾的认真打磨……第一次发现写个百字小文也大有学问;学城管的业务知识、记忆它的职能职责;区分每个支队的执法范围,和各路记者交流推介城管,要他们理解支持高抬贵手……忙忙碌碌的三个月后,我对自己说:可以开一瓶香槟酒抿抿了,工作还算上了路吧。

逝者如斯、白驹过隙,好多词语可以形容时间的流失之快吧。一晃三年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我这个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科室还真有一些数据可以盘点一下,说的宏观一点,就是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微观一点就是下面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共向《中国建设报》、《城市管理》杂志、省住建厅网站、黄冈电视台等媒体推送稿件603篇,其中省级以上媒体173篇,局网站采编1662篇,黄冈广播电视台报道180次。组织了大型专版宣传18次,宣传推介了林九一、徐春枝、谢敏、倪志祥等典型人物。分办、催办回复网上投诉959起,共收集全国城管负面舆情39期,464篇,积极妥善地应对涉及我局的负面舆情68次没有酿成一次舆情事件。开展了“道德讲堂”、诗歌朗诵比赛、“美丽黄冈、共建共享”征文比赛、“无烟机关”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10余次,2014年、2016年局系统文明单位创建被评为市直优胜单位;局网站进一步提质增效,在市直65家网站评比中,名列前十名;成功组织了6次“行风热线”,当然宣传工作的最高潮,窃以为是去年9月份我所写的两篇文章受到市委领导肯定并被转发,阅读量均过两万,极大地宣传了城管,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城管,如此等等还有很多吧,一言难尽,千言难写。但我想数字是枯燥的,付出是真诚的,工作是辛苦的,成绩是喜人的。我真的记不得有多少次的早出晚归,有多少次的冒风顶雨,有多少次的迷茫纠结,有多少次的感动落泪……蓦然回首,青丝已然染白雪,这固然是岁月的新陈代谢,但谁又能说没有一丝一缕因城管而生呢?我也相信城管战线里从各级领导到普通队员都为工作操碎了心,平添了白雪,无一例外。纵如此,我依然要感谢城管的馈赠,感谢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感谢同事的关心指点,感谢科室一路相伴的小妹妹。

黄冈城管作训图

最难忘的四件事

1.忘不了对谢敏的采访。2014年7月23号,我采访环卫局女工谢敏。骄阳似火,我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谢敏也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我们还是很快对上了号。她正在胜利街清扫,我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一直等她清扫完后,采访才得以正式开始。我俩年龄不相上下,沟通比较顺畅。从为什么做环卫工说起、聊到是怎么咬咬牙坚持的、从感恩家属亲戚的理解支持、到被少数市民挖苦讽刺的失落到现在受到绝大多数市民的理解配合的欣喜,从劳动条件的大幅改善、福利待遇的显著提高说到如何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政策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垃圾的减量……整整一个下午,说的都是大实话,谢敏改变了我心目中传统环卫工人悲苦悲情的形象,她是一个做事认真专注的人,是一个有想法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一个不卑不亢享受自己工作的人,我被谢敏深深地打动和启发,觉得她展现了新时代的劳动精神,那就是享受自己的工作,并尽己所能做到最好。由于采访深入,采访对象形象丰满,我采写的文章发表在了《城市管理》杂志上,得了生平单篇最多的一次稿费200元。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在城管工作三年发表级别最高的一篇文章,按照现在的说法,好文章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是带着感情写出来的,是不可能在办公室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城管系统还有徐春枝林九一等先进典型,除了爱岗敬业这个共同的特点外,我还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虽然他们都是国家级或市级劳模,但从未居功自傲,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我想正是有这样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队伍,黄冈城管才能一路逆风飞扬,争先进位。

2. 忘不了城曦和东坡城曦的诞生。去年4月,领导说要建内部工作群和微信公众号。两件事我都有抵触情绪。第一件事虽不复杂,但不好管理,上百余人的群万一发了不该发的信息,我是否负有管理不严的责任?我怕承担责任。微信公众号建起来容易,但想搞好很难,我没信心。找领导沟通,试图改变领导的意图,徒劳!只有硬着头皮上。不久,内部微信群建起来了,任何事我都不想将就,包括群名,我想了一个群名字“城曦”,大家说名字起得还可以,有寓意,有点文化味道。我也时不时在群里强调纪律,大家素质很高很配合,没有出现什么纰漏,目前已经成为交流工作的重要平台。8月份到安徽六安学习公众号运营经验。六安同行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建议你们最好不要搞,劳神费力很麻烦,搞好更麻烦。我只有苦笑:能不搞我就不会来了,来了就不能不搞!学习、做方案、想公众号名字,通过私人关系找人题字……9月8日“东坡城曦”终于正式开通,成为城管局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现在一说起“城曦”和“东坡城曦”这一对姐妹花,我就会会心地微笑,这笑容里包含着只有我才深深懂得的压力以及由压力促生的成长,令人欣慰。是啊,那些试图去改变领导意志前的彷徨纠结,那些改变不了领导意志就认真去做的果敢决绝,那些从头学习的艰难青涩,现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同样由于工作需要,我、我们科室工作人员都学会了做“美篇”,做简单的视频,这些技术早就有,只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去学。我常常用“人过四十不学艺”来安慰自己。可就是在领导一次次提升工作标准的压力下,我们被逼着进步成长。成长是痛苦的,可是这世上有哪一种成长是舒舒服服完成的呢?

3. 忘不了两次重要的会议。一次是4月21日的全局宣传工作会,一次是7月29日的法治城管新闻发布会。做宣传工作的都知道,宣传工作有时要边做边说,有时要边说边做,有时要先说后做,所谓引导舆论造势也,这两个会都是为了借势造势,必须重视。第一个会目的是取得宣传部领导和媒体人士的支持。拟方案、请领导、定流程……一切似乎很简单。可是在会前,局领导突然说要做一个视频,梳理反应一下城管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媒体和领导一个直观的印象。任务不难,难的是时间太紧,只有一天的时间。收集视频图片、挑选视频图片、梳理问题、给领导审核、反复地打磨文字,当时我们科室还没有一个人能制作视频,还是找政工科高杰帮助制作的。会议在宣传部领导和媒体人士心中打了一个点:城管不是网上说的那么回事、城管很忙很苦很累也很努力。大家觉得会议开得很成功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领导觉得很自然正常,只有我们知道没那么简单。后来的新闻发布会,早就确定要开,但时间和规模未定,开始也不是分给我们科室负责,我们也没上心。由于7月上旬市区防汛,这个会一拖再拖。一天局领导找到我安排,新闻发布会本周要开。哎,真的忙的人仰马翻:从发布会问题的选择定稿、会场选择联系布置、会议通知人员组织、会议报道、前期彩排、微信发布到后期录制节目的定稿、发收看通知、后期学习讨论……每一项工作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胜利完成,大家也一致认为这个新闻发布会为随后的法治城管实践全面铺开造了势、热了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真的得益于各个单位各个科室包括新闻媒体的协作,让我们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说城管人简单粗暴来着?!在这里我体会到的是浓浓的同事情谊和合作的畅快淋漓。

4. 忘不了9月28号的出勤。那天清晨6点我跟随特勤队整治电子公司早市占道经营。按照局领导的意见,一些重大的整治现场,信息科要全程参与摄像,以备不时之需。当时我正在摄像,镜头里我发现一男一女两个执法管理对象向我包抄过来,企图攻击我,身旁的队员立即挺身而出,挡在了我的前面,特勤队带队人韦运关切地询问我是否受伤,另一个我至今不知道姓名的队员飞快地摘下自己的头盔要给我戴上……那一刻,我真的被同事之间的这种家人般的关心感动了。其实我知道,他们的每一次执法都有不可预料的风险,我就亲眼看到了好多次:在东坡小学门口一家早餐店店主要点燃煤气被方焱平局长迅速控制住,在八一路一家出店经营的杂货店店主拿刀向我们飞舞被贺群新局长成功制服,在老车站曹强和杜文斌的手被执法管理对象的菜刀划伤,记得那次我说:你们赶快去处理一下,他俩却笑着说:没事,小伤口,等把这边事情处理了再去。杜文斌还把手伸给我看,和我开玩笑:唐雪芹,帮我照一下,留个纪念……我真的常常被他们机警果敢临机处置的工作能力所折服,被他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谁说的,城管人简单粗暴野蛮?!

这三年来,我真的不记得参加了多少次这样的集中整治,市容的查违的,数不胜数,可我何曾看到过网传的“城管打人了”,只是经常看到执法管理对象胡搅蛮缠泼皮无赖,有钻到执法车底撒赖的、有自己脱衣阻止强拆的、有点火自焚提瓶喝药的,只是多次目睹我们的队员被讽刺被辱骂被挑衅被攻击的场面,可是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我们只能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都是血肉之躯,都不呆傻苕怂,有时看到我们的队员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尊严和底线受到挑战时依然极度忍耐冷静和克制,我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和痛楚,为执法困局为舆论之惑为不能承受之重,为种种的种种吧,同时我也身感责任重大,我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宣传工作才能稍稍扒开迷雾,让城管正本清源?

三点体会

1. 理解很重要,理解也很艰难。从小到大,记忆中只有两句话中提到万岁。一句是毛主席万岁,另一句是理解万岁,可见理解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充满了傲慢和偏见。由于傲慢产生偏见,由于偏见滋生傲慢。越偏见越傲慢,越傲慢越偏见,恶性循环。比如看到红颜就认为必是祸水,看到教授就认为一定德高望重,看到富人就认为为富不仁,看到穷人就认定人穷志短等等。人的出身年龄教育程度固然影响着一个人的眼界修养,但人更应该有自己后天的历练和修养,有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磨练心智,增长情商。是啊,谁曾想连我这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在入城管之前,竟然对城管也有莫名的偏见。由此,我对毛主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经过三年的城管生活,我感觉我人变得更理性和平和了,不再说瞎话说狠话说绝情话,看问题的角度更立体和多元。我相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每种职业有每种职业的无奈……能不能多一点彼此倾听形成共识减少伤害呢?因为理解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当小商小贩理解了我们,他们就会少一点抵触少一点谩骂,当我们理解了小商小贩,我们的执法管理就会更人性化,笑容多一点,声音柔一点,动作轻一点,帮衬多一点,我们也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建言献策,推动政府多建设一些便民市场,疏堵结合,让城市的里子和面子都好看。

2. 要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地理解城管的苦和乐。辩证地看待事物是一种能力。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城管,多看城管的主流大局前途,即正视问题又不悲观,既总结成绩又不盲目乐观,总之不能一叶障目,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待其它的执法部门和单位,看待其它的人和事。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事”,古往今来,天下的人和事,尽管纷纷扰扰,但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医生律师农民教师等等人生百态,不是劳心就要劳力,有时劳心又劳力,哪一种职业不苦?不能无限地放大自己的苦,换句话说,城管人要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引导社会舆论必须有所作为。城管真的是妖魔吗?真的不是!要不早就上了手游,被各位打怪了。城管被妖魔化了倒是真的。报纸电视特别是网络关于城管是妖魔的报道连篇累牍,一次次吸引人的眼球,引来公众的谩骂羞辱……城管被妖魔化有主客观原因,主观是城管队伍良莠不齐,个别人员有时执法简单粗暴失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授人口实,客观原因在于一些无良媒体、不法网站为了追求点击量广告收益而炒作城管负面新闻。其实只要你认真地思考一下,中国被妖魔化的何止城管一家?医生、乡村教师、乡镇干部乃至中国的法治进程,不是也一次次地被妖魔化被抹黑吗?好在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加大了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和新闻舆论把控。假以时日,相信社会舆论生态会持续好转。但在这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中城管人必须有所作为,必须主动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声,应对舆情,提升形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拿起自己的手机,拍摄推送工作中的感人场景,点赞转发有关城管的正能量文章,一定能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这洪流一定会激浊扬清。当然城管工作的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依法行政,同时创新执法方式,做好自我保护。比如市局正在试行的律师驻队、执法过程全过程录像等等就是很好的举措。

3. 人生有很多种经历,每一种都值得认真感悟和珍惜。之前我在乡镇工作,后来又到城管工作,都是网上评的十种不受待见的工作之一,但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工作。记得那时在乡镇,正是一些人眼里的“农民真苦、农村真难、农业真危险”的时期,那时的乡镇干部就像风箱里的老鼠,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护稳定,工作任务更加急难险重,但广大的乡镇干部硬是挺过来了,现在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何其相似,当前的城管一样也存在着诸于机构设置不健全不规范、职责划分不清、执法力量保障不力、干部身份复杂、成长激励交流不够、执法环境舆论环境不优等等问题,这是国家处在改革深水区这个大势所决定的,我无意无力作深入的探讨,但我们可以也必须在国家大势之下谋一地小局,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不忘初心,在国家大的宏观政策向好、顶层设计趋于明朗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一定能开创城管事业的新局面。

阅读更多精彩城管文学请关注局势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城管风云之《城曦往事》

    春来乍寒凉天气,何日日暖? 人离仍有热心肠,她念城曦。 原标题《我在城管队伍里的966天》 文/唐雪芹 原黄冈市城...

  • 城管风云之《“乒乓”城管》

    城管风云之《“乒乓”城管》 一脉根茎丫,寒暑送晚霞, 共扮瓷都美,城管姊妹花。 图文/高浩博汝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 城管风云之 《父子城管》

    一身浩然正气,街头童叟无欺, 无怒无怨无错,老子就是有理。 文/张晏铭 局势公众号 “你老爹没啥本事,也没啥关系,...

  • 城管风云之《土鳖》

    城改风乍起,处处有工地, 运土疯狂夜,重拳大治理。 文/贺立辉 局势微信公众号 视频(见公号):监控拍下渣土车野蛮...

  • 城管风云之《偶遇》

    巡街偶遇马虎蒙 包落的士好心疼 无措无助伤心处 城管暖男真性情 文./贺立辉 局势微信公众号 这个周日,和往常一样...

  • 城管风云之《小红》

    小红问题多,站街来拉客。 汝来不碰瓷,只是老邢挫。 图文/高浩博 汝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宣传科 本篇由局势(ju...

  • 城管风云之《饿》

    那是一个冬天,车里抽着闷烟, 守了半宿工地,偶遇搞笑老汉。 文/贺立辉 这是我在一线时候的一个事儿,现在想起来仍颇...

  • 城管风云之《赶场》

    一场巡街一场梦,只缘身在体制中。 他人赶场踏歌去,我辈奔波迎浪行。 (小小说) 文/贺立辉 (据赵勇口述整理创作,...

  • 城管风云之《馕哥》

    我有大馕,飘香四方, 占道两旁,不买莫尝。 文/贺立辉 局势微信公众号 馕哥喝了近五瓶劲酒和三瓶白酒外加两听红牛,...

  • 城管风云之《沙霸》

    沙堆断人行,坊间有怨声。 路从今夜净,月是金水明。 文/贺立辉 局势微信公众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管风云之《城曦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d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