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evOps理念与实践

DevOps理念与实践

作者: 疯狂猪宝宝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18:01 被阅读0次

参考资料:极客时间-DevOps实战笔记

DevOps基础理论篇

1. DevOps的定义

DevOps定义:

DevOps是一种文化、一场运动或实践,强调在自动化软件交付流程和基础设施变更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与其他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彼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他旨在建立一种文化和环境,使构建、测试、软件发布得以快速、频繁以及更加稳定的进行。

软件工程的三个重要阶段:

瀑布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模式、DevOps开发模式。

2. DevOps的价值

软件的价值:

软件慢慢从企业内部的支撑系统和成本中心,变成了企业服务的直接载体和利润中心。

软件交付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DevOps的价值:

提高软件的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

DevOps的四个结果指标:1.部署频率;2.变更前置时长;3.服务恢复时间;4.变更失败率。

3. DevOps的实施

DevOps工具:

工具是提升效率最直接的手段。

标准化、流程化。

但是工具没办法解决人的问题。

DevOps文化:

职责共担、持续改进。

DevOps的三个支柱:

img
  1. 人+流程=文化

    在具体的流程下,人会形成一套行为准则,而这套行为准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软件交付效率和质量的方方面面。这些行为准则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公司的文化。

  2. 流程+平台=工具

    流程标准化,并固化到平台。

  3. 平台+人=培训赋能

    平台是标准化流程的载体,一方面可以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赋能,所以人都能以相同的操作,获得相同的结果。跨领域之间的交接和专家就被平台所取代。

4. DevOps的衡量

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

img

步骤和原则:

影响软件交付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最大瓶颈是什么?识别出改进目标和改进后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关注能力,持续改进。

部署引力图:

img

DevOps落地实践篇

1. 价值流分析

VSM(value stream mapping):

持续交付平台 -> VSM价值流交付平台。

价值就是带给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比如生产力、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

VSM就是价值流图,通过价值流图对软件交付过程进行建模,使整个过程可视化,从而识别出交付过程的瓶颈和各个环节的依赖关系,不断优化和改进。

VSM关键要素:

  1. 前置时间

  2. 增值活动时间和不增值活动时间

  3. 完成度和准确度

2. DevOps转型路径和常见问题

两种轨迹: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需求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是必选项。

通用路径:

  1. 寻找合适的试点项目。

  2. 寻找团队痛点。

  3. 快速建立初期的成功。

  4. 快速展示和持续改进。

DevOps转型的J型曲线:

img

随着交付能力的提升,质量能力和技术债务开始显现。比如大量的手工回归测试、耦合性太强。

3. 业务敏捷

交付能力提升,可以帮助业务以最小成本进行试错,将新功能快速交付给用户。

所以,开发更少的功能,聚焦用户价值,持续快速验证,就成了产品需求管理的核心思想。

4. 精益看板

丰田准时化生产系统,拉动式生产,关键在于限制在制品数量。

在制品数量上升,导致交付周期变长,交付质量下降,团队信任下降。

精益看板实践的5个步骤:

  1. 可视化流程

  2. 定义清晰的规则

  3. 限制在制品数量

  4. 管理工作流程

  5. 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

可视化流程:

根据价值流定义看板。

竖向队列,按价值流转的各个主要阶段进行划分。比如需求、开发、测试、发布。

横向泳道,用于需求与需求之间划清界限。

定义清晰的规则:

  1. 可视化规则

  2. 显示化规则

限制在制品数量:

限制在制品数量,理论上交付的前置时间应该大大缩短。

关键节点:

  1. 需求流入节点。业务方和研发团队关于需求的PK。研发团队需要承诺业务方以最快的速度交付最高优先级的需求。
  2. 需求流出节点。开发团队自己负责业务的发布。

管理工作流程:

  1. 每日站会。关注被阻塞的任务。

  2. 队列填充会议。对任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展示需求的开发状态。

  3. 发布规划会议。以最终交付为目标,同步研发团队和业务方的信息。

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和对人的尊重,才是一切改进方法的终极坐标。

5.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站在软件交付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控制变更过程,让协作更加顺利,确保整个交付过程的完整、一致和可追溯。

核心理念:版本变更标准化、将一切纳入版本控制、全流程可追溯、单一可信的数据源。

6. 持续集成

认识CI:

CI就是持续集成,集成什么?为什么要持续?

集成软件,软件集成是一件高风险、不确定的事情。

越痛苦的事情,越要频繁的做。

CI的定义:

CI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团队成员频繁的将他们的工作成果集成到一起(通常每人每天至少提交一次,这样每天就会有多次集成),并且在每次提交后,自动触发运行一次包含自动化验证集的构建任务,以便尽早地发现集成问题。

实施CI的三个阶段:

  1. 每次提交触发完整的流水线。

    关键词:快速集成。

    1.1. 统一的分支策略。定义以集成为目的的分支。

    1.2. 清晰的集成规则。基于时效性的要求,不同层的CI,步骤和要求不同。

    1.3. 标准化的资源池。资源池按需初始化,环境标准化,任何任务可以在任何节点运行。

    1.4. 足够快的反应周期。CI环节不能超过10-15分钟。

  2. 每次流水线触发自动化测试。

    关键词:质量内建。

    2.1. 匹配合适的测试活动。

    2.2. 树立测试结果的公信度。

    2.3. 提升测试活动的有效性。

  3. 出问题第一时间修复。

    关键字:文化建立。

    机制:10分钟内修复代码,如果不能修复就回滚。

    让CI发挥价值的关键,在于团队面对持续集成的态度,以及团队是否建立的持续集成的文化。

7.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要解决什么问题:

产品交付速度提升,给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要测试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测试的时间越来越短。

适合的场景:回归测试、接口测试、兼容性测试、压力测试。

面临问题:投入产出比、上手门槛、维护成本高、测试设备投入高。

自动化测试设计:

单元测试、接口测试、UI测试。

自动化测试开发:

工具和平台支持。

测试数据、用例、脚本的管理,测试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度量、分析和展示,以及测试报告的发送,都是成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应该具备的功能。

自动化测试结果分析:

  1. 覆盖率
  2. 测试误报率

8.内建质量

不应该将质量依赖于检验工作,因为检验工作既昂贵,又不可靠,最重要的是,检验工作并不直接提升产品质量,只是为了证明质量有缺陷。正确的做法是将质量内建于整个流程之中,并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来证明流程自身的有效性。

内建质量的核心原则:

  1. 问题发现得越早,修复成本就越低。
  2. 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不是质量团队的责任。

内建质量的实施思路:

我们应该在软件交付的各个环节中注入质量控制的能力。

  1. 需求环节,定义清晰的需求准入规则。比如价值、可行性、依赖、描述、拆分、验收条件。

  2. 开发环节,代码评审和持续集成。比如需求匹配度、实现清晰度、自动化检查机制(风格、风险、安全漏洞)。

  3. 测试环节,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探索测试,覆盖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4. 部署和发布环节,线上监控和危险操作扫描。

优先加强哪个环节?从源头入手。

内建质量的实施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检查类型。投入产出比高。

  2. 定义指标并达成一致。指标项、参考值。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

  3. 建立自动化执行和检查能力。在源头设置质量门禁。

  4. 定义问题处理方式。

  5. 持续优化和改进。核心目标不是通过质量门禁,而是为了质量提升。

内建质量常见问题:

img

9. 技术债务

代码七宗罪:

img

量化技术债务:

比较常用的开源软件是SonarQube。

计算出来的技术债务会因为开启的规则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解决方法和原则:

步骤:共识、可见、止损、改善。

原则:

  1. 让技术债务呈良性下降趋势

  2. 优先解决高频修改的问题

  3. 在新项目中启动试点

  4. 技术债务无法被消灭,也不要等到太晚

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类型:

  1. 大量重复代码

  2. 类之间严重耦合

  3. 方法过于复杂

  4. 条件判断嵌套太多

  5. 缺少必要的异常处理

  6. 多表关联和缺少索引

  7. 代码风险和缺陷

  8. 安全漏洞

10.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挑战:

  1. 环境种类多。比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

  2. 环境复杂度高。现代应用的架构逐渐从单体应用向微服务应用转变。

  3. 环境一致性难以保证。

  4. 环境交付速度慢。

  5. 环境变更难以追溯。

基础设施即代码:

基础设施即代码,就是用一种描述性的语言,通过文本管理环境配置,并且自动化完成环境配置的方式。

典型的就是以 CAPS 为代表的自动化环境配置管理工具,也就是 Chef、Ansible、Puppet 和 Saltstacks 四个开源工具的首字母缩写。

环境管理实践:

  1. 开发运维打通的GitOps实践

  2. 开发环境的治理实践

  3. 开发本地测试的实践

11. 部署管理

部署和发布:

部署:通过技术手段,将本次开发测试完成的功能实体,应用到指定环境的过程。

发布:将部署完成的功能生效,对用户可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质量思想:

传统的质量思想:要在发布之前确保本次变更的功能万无一失。

DevOps的质量思想:要在保障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加快发布节奏,并通过低风险发布手段,以及线上测试和监控能力,尽早地发现问题,以一种最简单的手段来快速恢复。

一定的质量水平:

与定义一个发布质量标准相比,更重要的是扭转团队的质量观念。质量不再是测试团队自身的事情,而是整个交付团队的事情。如果出了线上问题,团队要一起来定位和修复,并且反思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从失败中学习。

测试能力向前、向后延伸,一方面,提供工具和平台帮助开发更容易自测,另一方面,加强针对线上监控埋点等类型的测试,保证线上问题可以快速暴露,正常获取可以辅助分析玩家行为的数据,全面提升整体的发布质量。

低风险的发布手段:

蓝绿发布、灰度发布、暗部署。

线上测试和监控:

如果验证发布是否正常,核心在于线上测试和监控。

DevOps新理念,监控就是一种全量的测试。

快速恢复:

线上诊断,阿里的Arthas。

解决问题,向前修复和向后回滚。

故障自愈,服务降级和兜底策略。

12. 混沌工程

混沌工程:

混沌工程是一门在分布式系统上进行实验的科学,目的是建立人们对于复杂系统在生产环境中抵御突发事件的信心。

复杂的分布式系统,Netflix 公司在 2014 年公开的微服务调用关系图:

img

服务可用性实践:

日常的系统可用性保障活动,故障演练、服务降级方案、全链路压测。

如何发现潜在风险,比如Netflix的混乱猴子,随机关闭生产环境中的实例。

不要把可用性的假设建立在依赖服务不会出问题上。

混沌工程的原则:

  1. 建立稳定状态的假设。业务指标、技术指标。

  2. 真实世界的事件。

  3. 在生产中实验。

  4. 持续的自动化实验。

  5. 最小的影响范围。

13. 正向度量

DevOps的核心目标,提高交付效率,提高交付质量。围绕目标,拆分度量指标。

如何定义指标:

  1. 明确受众

  2. 直指问题

  3. 量化趋势

  4. 充满张力

定义指标有哪些原则:

  1. 全局指标优于局部指标

  2. 综合指标优于单一指标

  3. 结果指标优于过程指标

  4. 团队指标优于个人指标

  5. 灵活指标优于固化指标

哪些指标最重要:

img

如何开启度量工作:

  1. 细化指标

  2. 收集度量数据

  3. 建立可视化平台

  4. 识别瓶颈并持续改进

14. 持续改进

团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

持续改进,始终能够找到新的突破,持续追求更好的状态。

DevOps做到什么程度算实现转型落地?核心就是团队具备了持续改进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引进了几个工具,建立几个度量指标。

PDCA方法论,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

持续改进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4个实践:

  1. 鼓励正向回溯和总结

    当问题发生之后,事先准备一份详尽的故障分析报告,并拉上相关方彻底分析问题的根源,给出改进任务的具体时间点。

  2. 预留固定时间进行改进

  3. 在团队内部共享业务指标

  4. 激励创造性,并将价值最大化

    在团队成员的绩效目标中,增加对团队贡献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在团队内部鼓励创新类工作。

    在团队内部建立激励和选拔机制,为好的想法投入资源,把他们变成可以解决类似问题的工具。

DevOps平台工具篇

1. DevOps平台建设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从无到有

建议:引入开源工具和商业工具,快速补齐现有能力的短板。

如何选择工具?选择主流工具。

  • 需求管理工具 Jira;
  • 知识管理工具 Confluence;
  • 版本控制系统 GitLab;
  • 持续集成工具 Jenkins;
  • 代码质量工具 SonarQube;
  • 构建工具 Maven/Gradle;
  • 制品管理 Artifactory/Harbor;
  • 配置管理工具 Ansible;
  • 配置中心 Apollo;
  • 测试工具 RF/Selenium/Appium/Jmeter/TestNG;
  • 安全合规工具 BlackDuck/Fortify;

阶段二:从小到大

经过了第一个阶段,企业交付链路上的工具基本已经齐全了。团队对工具的需求从够用到好用开始转变。另外,随着业务发展,团队扩大,差异化需求也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再加上,人和数据越来越多,工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建议:使用半自建工具和定制商业工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半自建工具有哪些注意事项:

  1. 设计时给扩展流出空间

  2. 实现时关注元素治理

阶段三:由繁到简

建议:使用整合工具来化繁为简,统一界面,简化操作,有效度量。

  1. 企业工具平台治理

    找到软件交付的主路径,用一个平台覆盖这条主路径,从而串联各个单点的能力。

  2. 打造自服务的工具平台

    用户登录平台,实现自己的操作,查看自己关心的数据。

2. DevOps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

五个层次:战略存在层、能力圈层、资源结构层、角色框架层和感知层。

img

第一个层次:战略存在层

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DevOps产品战略定位:效率、质量、成本和安全。

第二个层次:能力圈层

明确哪些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些是自己的边界和底线。

第三个层次:资源结构层

对资源的整合和调动的能力就成了核心竞争力。

至关重要资源,领导的支持。

第四个层次:角色框架层

在用户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在他们当时的场景下,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不要让你的产品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第五个层次:感知层

UI界面。

3. 现代流水线必备的十大特征

im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evOps理念与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ee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