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真的很抱歉,你很辛苦带我上课,我却没上。”贝贝坐在车后座,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该原谅他呢?还是说出我的心里话“我很生气”呢?纠结中,我平静地说:“知道错了就好,希望你下次不要这样。”事实上,我真的很生气。特约了新东方幼儿课程老师,是一位在中国居住了十年多的外教老师上课,人很和蔼,中英文流畅自如,据说上他课的人都是排队等候的,目前多指导老师上课,很少时间给孩子授课了。可是贝贝一进教室门就回转往外跑,这让几位老师很诧异。
小班时候你曾几次不入课堂,跑和跳中“成功”逃学。经过多次沟通和耐心等待,慢慢儿已进步很多,极少再有不想上课的念头了。你很喜欢乐高机器人课,每周一个作品让你欲罢不能。希望美术也是你喜欢的,水粉与素描都让你痴迷其中。小主播课也由开始的拒绝到现在的热爱了,基本礼仪掌握了一些,台风也渐好了。目前你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常说出一些令人惊喜的词汇和语句,你说“妈妈,我很期待星期五,因为可以带玩具”;“记得我们来过这儿,做梦都来过”;“哥哥是个好哥哥,谁都不能批评他”;“我有一个梦想,让妈妈不会老”……看你母语已表达无碍,就想让你学英文了,可是,亲爱的宝贝,你没有体验怎能就说不好呢?
看到你的逃离和拒绝,知你情绪满满,于是我和老师一起走向你:“贝贝,为什么不上呢?”“我不想上!”大约陌生,大约怕听不懂,事情总要有个过程的吧!随着时间的流逝,那节精彩的课在遗憾中人为错过了。同时我看到了你的倔强,知你情绪的小宇宙里力量满满。
感谢你让我有一些思考,在这个时代竞争不断激烈、选择面可能性其实更多的当下,面对不确定性,在时代洪流裹挟之下,如何引领孩子朝向更好的未来发展,拥有更好的人生。如何陪伴孩子,才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作为父母,既焦虑又亢奋。
时代不一样,每个家庭文化不同、父母人生经历不同、价值观各有千秋,在孩子教育上有各自的主张和选择,这无可厚非。所以,不同的家庭才会养育出各具风格和个人魅力的孩子。
这些观点的探讨,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家庭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某个完美结果倒推来决定当下的选择。
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是否尊重科学,是否遵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是否看到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具有的天赋和独特,在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爱好和技能的同时,是否看见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形成丰盈的内心,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幸福感。这是人一生的功课。并不是到了成年后才要思考和努力的事,而是需要从小开始慢慢习得养成,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试想,现在的孩子都很忙,有没有这样的时间空间呢?
现实是,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一味朝着塑造“优秀孩子”的目标急行军,目光只盯守在孩子外显的技能是否大踏步进步(孩子小,因为渴望安全感,就会做出本能迁就迎合,因为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对我好,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味迎合父母需要,慢慢就没有了自己)。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内心成长,没有以饱满的爱给予孩子心理营养,孩子的未来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成长遗憾。这也是为什么出现“空心人”的原因。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广袤的“宇宙”,渴望被看见、发掘和充分激活,如果教育的本质脱离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规律和真实存在,再炫酷的观点都有可能是“教育伤害”或“教育深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