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一起成长
文 | 一木
图 | 网络,侵删
晚上好,我是一木。
前段时间在刘润老师的进化岛上学习的时候,接收到一个信息:
做自媒体,需要保障持续性的有好内容输出。怎么才能做到持续性有好内容呢?方法只有2个,读书和访谈。
01
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真的是如此。
在做自媒体上分享观点的人,无外乎就是在不断地读书或访谈,或读书和访谈。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老师的《罗辑思维》。
罗老师的《罗辑思维》以十年约定——每天早上6:00准时发表60秒观点出名,而在这之前,他就是以读书这件事起家的。
最近在罗老师的视频号上,又一次带领我们进入书的海洋——每周摊开一本书。他不仅带我们读书,还带我们去了解书背后的故事,去品作者的人生,带我们看到千千万万的不一样的世界。
我想,罗老师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侃侃而谈,就是因为他读了很多书。
昨天我还刷到一个关于杨绛老师的语录视频,她说:
“我就觉得钱钟书跟我不一样,他什么事情判断很快,一挑就挑出来了,因为他底子好啊,他看的书多。你们读书读得多了,这是好的这是坏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你看,读书是多么有用的一件事。
02
可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去拿起书,真的太难了。
就像我们都知道运动好,垃圾食品不好,白开水比饮料好,纪录片比电视剧好,不吃糖更好,但我们依旧没办法抵抗住诱惑去做那些真正有益却短时间内无法获得快乐的事情。
一边想努力的心在挣扎,一边乐于享受的脑在放纵,实在是痛苦又快乐。而这都是因为我们体内的内啡肽和血清素搞的鬼。
很多人都会以为是多巴胺惹的祸,事实却并非如此。神经科学研究表示:“多巴胺支撑着每个有目标的人不断攀登;内啡肽使我们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血清素能让人感到单纯快乐,减少抑郁。”
也就是说,真正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其实是内啡肽和血清素,和多巴胺并无关系。
基因决定了我们追求快乐,我们因此选择了让自己能快速快乐的事情,譬如吃垃圾食品,躺尸,吃糖等等。
而要想让自己能顺利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我们最好顺着基因的规则去执行。
03
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设定一套奖励机制,让大脑知道:做一件有益的事,你获得的不是只有痛苦。
比如执行完当天的读书任务,我们就奖励自己看一会儿无脑电视剧,满足基因里想要快乐的愿望;或者是看完这本书,就奖励自己随心所欲一整天。
如此一来,任务执行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因为有一个大快乐在等着我们。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好麻烦,或者觉得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但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
人体是一个神秘的器官,而人们对大脑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虽然你是你,但你不是你的身体,要想让自己的身体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做事,我们就必须了解身体,并遵循身体该有的规则。
就像我们养一株花、种一棵树,得先要知道播下的是什么种子、有什么习性和需求、生长的节奏和规律如何,才可能找到最适合它生长的方式去培育。
因为默契的背后,是足够深刻的了解。
写在最后
最后,引用网上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与你共勉。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是那个打不败的,强大的自己。
所以,别怕一个人,去多长本事,多看世界,多走些路,把时间花在正事上,变成自己打心底喜欢的那种人。”
你好呀,我是一木。因为爱文字,所以在这里
每晚19:59,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THE END -
点个「分享」,和家人朋友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