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数学课,在其它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喜欢不停插话,老师在上面讲一句,下边就有人回一声。这几个人的共性是:碎嘴,爱抖机灵,以说怪话为能事。代表性的人物有成武英、王俊和董晓明。老师对几个人的评价也不一样,成武英那叫聪明,王俊那叫话多,董晓明则是捣乱。因为几个人的身份和学习成绩不同,别人的评价标准就不一样,这叫看人下菜碟。成武英学习好,王俊是老师的孩子,董晓明啥也不是,也就成了个人们眼中的老六。董晓明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或者是感觉自己在学习上出头无望,下意识的寻找其它的突破口,自然也难免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寻找存在感。
冬季来临的时候,小城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天夜里,董晓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躺在一条小船上,小船在水坑里晃荡。他看见水边站着几个人,有倪秀冬、王彪,俩人笑嘻嘻的对他指指点点。在远处,还站着站着郑老师和范彬彬,他们也看着他,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董晓明正在诧异间,船身突然剧烈晃动起来,好像水下有怪物在拉扯小船。岸上的倪秀冬大笑着,手里拎着一面铜锣,用力敲打起来。咣咣咣的破锣声异常刺耳,仿佛就在耳边。船下的水怪也发疯般的摇晃船身,董晓明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心中大为恐惧。水怪猛然窜出水面,将小船掀翻,董晓明看到一张扭曲的鬼脸,居然和怀小舟长得有点像。他瞬间被惊醒,感到母亲在拉扯自己,嘴里焦急的喊着:晓明,赶紧起来,地震了!董晓明连滚带爬的跑到屋外,发现机关大院里影绰绰站着不少人,而示警的钟声还在敲打个不停。
第二天,关于地震的资讯就像锅里的爆豆一样,被人炒的滚烫。十几年前,这里发生过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情严重。许多人对那场灾难记忆犹新,也心有余悸。地震带来的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这种情绪也实实在在影响到课堂上。
下午第二节是历史课,董晓明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教室后排的角落里坐着,这种行为被老师斥责为“串桌”。他经常串桌,喜欢坐在隐蔽的角落,偷睡一会儿,或者搞点小动作。董老先生坐在讲堂上,正大谈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教室后面突然传来咕咚一声重响,仿佛桌椅摔倒。随即有人喊了一声:地震啦!声音尽管不大,但人们听起来异常清晰。所有人埋在心里的一根神经突然被拽了一下,董先生迅速腾起笨重的身子,转身就抢到门口挤出去。教室里的学生怔了几秒钟后,顿时惊慌失措,迅疾弹跳起身,蜂蛹到门口。里侧的学生慌不择路,马上打开窗户,跳窗而出。陆萍等女生也跟着跳窗,但因过于慌张,竟然蹲坐在窗台上。一时间教室内场面混乱,混乱如鸡飞狗跳。
跳到窗外的赵丰年回头看了看教室,发现在教室角落里,端坐着两个人,低着头,捂着嘴偷笑。正是董晓明和怀小舟,顿时明白了一切。那咕咚声却是董晓明制造出来的,他推倒了两块竖起的砖头。“地震”的叫喊出自是怀小舟,属于即兴表演。这个恶作剧搞得有点大,当所有人都回过神来,陆续回到教室时,一节课也结束了。
董晓明的恶作剧自然招人恨,但老师并未深究,即使同学,多数人也就一笑而过,只有赵丰年搥了他两拳。二人也觉得自己这事干得过火,很不好意思,他们希望老师能训斥自己,以减轻罪恶感,然而并没有人搭理他们。
“少爷帮”在课堂上并不怎么打闹,他们只是很自我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乡镇派”更不打闹,他们多数都在用功学习。唯有王俊和董晓明等几个小个子不爱学习,经常在课上打闹,以宣泄自己旺盛的精力。袁老师上物理课,董晓明和王俊在桌下搞小动作,互相推搡,王俊用力过猛,董晓明一个没坐稳,连人带桌摔倒在地上,全班人哄堂大笑。董晓明拍拍屁股站起来,很羞愧的站着,眼睛望着袁老师。袁老师却示意他坐下,并没有批评一句,只是平静地对他点点头,然后继续讲课。化学课上,董晓明偷看一本名为《浮沉》的小说,恰被巡查作业的张老师发现,张老师伸手拿过那本书,慢条斯理的翻看了几眼,然后悠悠的说道:这小说好像已经拍成了电影。随手又把书还给他。董晓明赶紧把书收起来,然后静静的写起作业来。董晓明并不能明白老师的态度,他也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这背后的原因。他只是傻傻的以为自己很特别,他觉得自己能出风头就很有型。
怀小舟是陪着董晓明逃课的好搭档,他俩一度形影不离。他们会在晚自习时偷跑到外面,有时看电影,更多的时候是去楼顶。晚自习并没有老师蹲守,班干部也并不多管。这为他们逃课提供了很大便利。他们要爬的楼顶,并不在已有的教学楼。而是一座正在施工的新楼,新楼刚封顶,室内装修刚刚开工。楼梯间用于支撑浇筑板的圆木并没有拆除。他们二人像夜猫一样游走在黑暗中,像是玩密室逃生。摸索在陌生的空间里,空旷之中死一般寂静,两人分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他们摸着墙,踢着脚,渐渐摸到楼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