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到村落里出差,那种对土地和绿色田野的期盼难以言表,估计听到有人说想要急切的见到土地会是一种矫揉造作吧,但下高铁的那一刻我心确实是如此。
因为离市区很远,单程要走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选择住在基地,就是大愣村街道,这是一条人烟稀少,每逢初三,初六和初九用来赶集市的街道。夜晚,在漆黑一片的夜色中伴随着蛐蛐的叫声入眠;清晨,鸭鸣是最准时的闹钟;午休十分,躺在床上,街道的谈话声清晰可见,只是不懂当地方言的我,就需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文化了;还有汽笛声,摩托车声…
大愣村街道 现在住宿的楼上看到的村落早晨,入乡随俗,按基地的工作节奏八点上班,去桔园和牛油果地,看地势情况。临出发前,看到一位背着背篓的老妪,很有原生态的感觉。到了田间,望着烟雾缭绕的山峦,惊喜万分,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中午回来,正逢今日赶集,了解到当地人的纯朴和仪式感,对他们而言,今天就是一种采购的节日。午饭后,在街边闲逛,在转角偶遇在映像中有点模糊的鸡笼;有年近七十的老人在摆摊;还有贩卖小鸡的商贩,去政府大院透光栅栏看到了鸭子和马在草地上嬉戏…原来一切都是这么偶然,而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站在上帝视角欣赏这番景致,应该也会体验到三界祥和,平淡的幸福吧。
清晨的牛油果园 清晨的柑橘园 背着背篓的老人 街角的鸡笼 摆摊的奶奶 透过栅栏看到的景象 等待被卖的小鸡仔也许是刚好前几日看了《开讲啦》这个节目中一位研究乡村的老师做客开讲,讲的很棒,农村缺的是人,人去了,村子才会活起来。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文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未来中国发展的趋势。老师举了一个事例,在贵州一个将近没落的村庄,政府觉得他已无药可救,准备举村拆迁的时候,一位伟大艺术画家到了那里,他说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原始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吗?于是这个村落得以保留,并成为艺术写生的重要地区,每年迎接好几万的艺术家和学生。眼前一片祥和与美丽~~~
写于大愣村
2019年5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