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春分,窗外,春雨淅沥,春寒料峭,堪称史上最冷的春分。翻到一首坡仙的诗,联系到他此后的人生际遇,不胜唏嘘。
《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诗人担任杭州通判期间。这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市市长。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改革之举轰轰烈烈,苏轼对其中的一些举措,不能认同,就自求外放,从京城来到杭州,他也敏锐地感觉到王安石变法将要带来的政局动荡。所以,写春分时节的雪,语含双关。
首联,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春分时节,春雪纷飞的景象真罕见;一半绽放的桃花、李花都承受不住它的寒威。此时的春分,因为雪花纷飞,变得与往年春分时节不同。原本应该春日融融的天气,却反常地下起大雪,这让诗人不禁怜爱起被春雪打落的桃李,以及他自身所处的人生困境。
春分的雪,因为顺应时节的雪,在人们眼中视为不祥之物。春雪打落了桃李,漫天飞舞,实在令人讨厌。
颔联,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雪花落地之后被梅花识出来,也应感到惭愧;所以,就只好化作漫天飞舞的轻薄柳絮。雪花,在不该来的时候来了,打乱了天地的节奏。春梅,在本该绽放的季节绽放,多么可贵。像这样不分时节的雪花,只能是和柳絮一样的轻薄。
诗人厌恶春雪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雪花不管司春之神专门负责春天之事;所以才将新奇精巧发挥成机谋。
此处意味深长。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并不反对,他反对的是推行新法的方式方法,认为它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害民扰民。苏轼从雪花不按照时节下,联想到破坏现实世界和谐的不合情理的人与法。雪花图谋摧残桃李,新党图谋摧残旧党,苏轼此时的牢骚还是不少的。6年前,他写下了9000余字的《上皇帝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反而招来新党的攻击,他只能请求外放,离开京城。诗人非常希望新党旧党能够就事论事,为民谋利,而不是分帮立派,祸国殃民。
尾联,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从今以后,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更加难以预料;即便天气越发暖和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腊月衣服。
诗人敏锐捕捉到新旧党争已经来临,可是明白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苏轼最终还是遭遇新党的算计,陷入“乌台诗案”的悲惨境地。又或者,即使苏轼已经做好了准备,依然找不到万全之策。山雨欲来风满楼,眼前的春雪就是警告。很自然的,诗人在尾联劝大家,也劝自己,即便是在已经很暖和的春季,也必须准备着御寒的衣物啊!
2023-3-21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