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讲亲子沙龙的时候,有跟家长聊到关于心理需求的问题,对于同一个事情,父母与孩子的心理需求可能会不一样。
例如,这样的一个场景:晚饭后父母让孩子赶紧去把作业写完,孩子要看电视,不听父母的话。这个场景大家很熟悉是吗?这个场景里面,孩子的需求是“娱乐放松”,对吗?而父母的需求是什么呢?是“学习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其实是为了照顾自己的需求。然而我们大多数父母并没有看到这样一个层面,而看到的是:不听父母的话,跟父母对着干,甚至会把孩子这个行为定义为“逆反”。
在实际生活中,大人之间也会出现很多需求不一样例子,比如:妻子上班回家很累,想休息,老公让她去煮饭:老公想看世界杯,妻子想让老公陪她。当出现心理需求不一致的时候,大人之间往往觉得这是正常的,甚至可以通过沟通照顾好自己的需求的。而类似的情况放到孩子身上会怎么样呢?这时候往往父母会区别对待,父母的需求往往会战胜孩子的需求,出现一边倒的态势,从而让孩子产生不满、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结果可能是作业也没做好,考试也没考好。
这里家长朋友分享自己两岁左右的孩子,因为可能出现这样的第一次逆反,经常说“不”,家里奶奶特别不舒服,总唠叨和责备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长大以后怎么办......这位妈妈说,幸亏自己参加智慧父母班学习了,知道那是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知道这样对孩子说话不妥,也知道尽量说服奶奶,不然真的也跟奶奶一样,那对孩子来说,就是“混合双害”了。
由此联想到,如果父母在孩子这样的年龄,就已把自己的心理需求凌驾于孩子之上,那么受到如此“待遇”的孩子,他的未来发展会是怎样的呢?有些可能会变成听话的乖孩子;有些可能会变成跟父母对抗的问题孩子,而有些则可能变成走向手机网络、走向早恋等的绕着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你愿意看到的吗?是你愿意要的吗?
那么,怎样做到平衡好父母与孩子的需求呢?其实只是需要父母带着好奇心、带着理解、接纳和尊重去探究孩子的心理需求罢了。就是:真的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去忽略他的心理需求,这个很重要。
同时,大家在谈到关于如何与孩子做约定的时候,会说到怎么所做的约定孩子很难遵守呢?这里也特别提醒大家,除了要充分地做好情感存款,做好聆听欣赏我状况以外,我们跟孩子所做的约定一定要尽量跟孩子的心理需求一致,或更接近孩子的心理需求。很简单,比如当你跟孩子约定看电视的时候,除了约定时间,还要同时约定允许孩子把某一集看完,打游戏的时候同时约定把某一关打完。大家想想,我们大人的心理需求是不是也是这样?韩剧不追完某一集能甘心吗?能安心睡觉吗?世界杯不看到早晨,能安心上班吗?是的,不能!当然,当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学业有影响,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或者违反犯罪、毒品,或危及生命安全时,那又另当别论,那是需要说明界限、需要制止的。
所以,更多地去探究和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接纳和尊重他,信任他。不要再和大人的心理需求区别对待了。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小大人,对孩子的需求要一视同仁。这样孩子就会接收到足够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内外在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