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一路过往,发现我一直在改变,不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变化,更多还是在行为习惯上的改变。
追溯到十多年前,我是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而且特别能睡,今天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也能睡到八点多,时常总是卡点打卡上班。晚上十一点,其实挺晚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时候入睡。我却突然某天觉得这个时候睡太早了,应该好好玩玩才对,毕竟白天都在忙于工作,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不想就这么轻易被睡眠剥夺,于是将睡眠时间不断推后。
本来想推后时间,没那么容易的,毕竟到了十一二点,总不能开着灯继续玩吧,而关了灯就是一片黑暗,可以娱乐的东西,实在太少了。直到智能手机出现,才算是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熬夜素材。大概是从拥有智能手机开始,我晚睡的习惯才彻底成型,每天都会在睡觉前,抱着手机玩到很晚,等到瞌睡来的时候自然睡。而这种亢奋,也会延续到第二天早上,晚睡也能早醒,睡眠时间也无形中减少了一小时。
而到了一定年龄,我突然觉得,好像身体素质下降了,尤其是在上楼爬坡时,会感到气喘吁吁,这是从前不会发生的事,我当时在想,是否有一定年纪,就会出现这种事。而无独有偶,称体重时发现体重达到历史峰值,而镜子上的我,肚皮也在胀大,我在那时候就决定开始运动。
但是,让自己动起来可不容易,懒散的身体,好逸恶劳的性格,总是让我没能迈开腿走出这一步。我也因此知道了,凡事都是,想养成偷懒的习惯很容易,而想变得勤奋却很难。随波逐流的改变,只会让自己变得更消极。而反人性的积极的改变,却连开始都困难。
这几次下定决心要运动,而后失败过后,我终于说服了自己,告诉自己说话不能像放屁,既然要干就干起来。那天天刚亮,我就穿好衣服裤子,走出家门,准备去晨跑了。
那是多年来头一次在这个时间点站在大街上,更早还是在学生时代。我走在大街上,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尘封,呼吸着清凉的新鲜空气,总算赶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气息。因为是头一次起早,我选择了慢跑,从家门口一直跑到河堤,然后再走回家。当时心情是舒畅的,毕竟算是一次突破,也算是战胜了自己的懒惰。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几天过后,晨跑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就在有天准备起床时,突然感到外面很冷,大概是深秋已至吧!我决定晚一点再起来,可一不小心就睡得过去,就那样一次睡着,就彻底终止了我晨跑的习惯。由勤奋变得懒惰,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没有了晨跑,发现体重还在上升,也相信总有一天会达到更高的程度,变得越发臃肿油腻,我倒想重新开始跑步,却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最后折中一下,就参与一下室内运动吧。
我选择了跳绳,购买的那条绳子长短合适,质量上乘,我想依靠它,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当时的目标是坚持每天三五百个,虽然达不到网上那些大神几千的恐怖数据,但对我来说也算是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吧。可在坚持到第三天时,状况又发生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没有掌握好呼吸节奏,导致有些莫名头疼,我不得不中止了跳绳。原因不明,我也担心坚持下去会出意外,也就没有坚持了。这根看着很漂亮的绳子,至今还在抽屉里摆着,那崭新的模样,仿佛是在嘲笑我的悲哀吧。
改变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行为模式,尝试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新东西,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渐渐替代一些陈旧的,不利于生活和成长的旧事物。
然而,就如两股势力的争斗,顽固的旧势力是怎么也不肯屈服新势力带来的变革,而本就意志不坚定的我,总会遇到挫折而放弃。
挫折于我而言,是没能坚持下去的理由,也同样是主观上想放弃的借口吧!那么,改变谈何容易,又该怎么坚持呢?
最近在看《认知觉醒》,里面的一些道理,特别是讲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的剖析,有些内容让我惭愧。又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叫《微习惯》的书,这两本书都在告诉我,改变不要好高骛远,因为难度过大的目标,会让人无法坚持而产生放弃的想法,所以改变应该从一个微小的目标开始,一点点去潜移默化的改变,用春风化雨的行为,去润物无声的把好习惯养成。这样“软着陆”,自己不会抗拒,好习惯也会自然而然成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