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温柔多才有书卷气的男人,如果他身上能再带着点疏离与通透就更好了。他的文字与声音,暖起来犹如一位熟悉的敦厚长者,可以与之促膝长谈;灵动起来又仿佛在水一方的画中人,只可远观。木心、白先勇、蒋勋都是这样人吧。
我一直以为蒋勋先生最迷人的是他的声音——从容、温和,适合夜深人静或者倍感孤独时戴着耳机听,无论是讲《红楼梦》,还是评说宋词唐诗、文字之美等,蒋勋都致力于从人性与美学中发掘文学的价值,他通过声音与讲述的内容传递真善美,像亲密的陪伴,也像温柔的呵护,更像无尽的理解与包容。
其实蒋勋先生的文字也能带个人同样的感觉。《此时众生》是一部散文集,写的是光阴流转花开花落,也有关于生死爱恨的领悟,人世繁华的赞叹或者惋惜。总之这是一部“用心”之作。
我有段时间特别喜欢莫言,连带着喜欢作者笔下那种粗粝、直白、张扬、恣意、野性十足的情感与场景描写。这种未经雕琢的丑陋,仿佛是最真实的人性,和最残酷的生活本身。在这种厚重与浩瀚面前,精巧与细腻往往显得过于孱弱,似水柔情令人沉溺却无法激人奋起。
如今莫言依然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之无愧的大师。但蒋勋让我意识单单只推崇某一种文风或题材或表达方式过于武断了。就好比说自然景观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固然美到摄人心魄,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如何就不清新动人呢?山河浩荡是壮美,春树暮云是情真,孰高孰低?鸿篇巨制书写激荡人生,一曲小令唱尽百转千回的身世浮沉,二者孰深孰浅?所谓喜好什么,更多是看一时心境罢了。比如今天,我觉得这本《此时众生》特别好。
爱读书的人是有福之人。美是需要启迪的,慈悲与良善也是需要指引的。我们原本顽劣又粗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读过几本书流过一些泪看过春夏秋冬雕刻着岁月也雕琢着我们,慢慢地看山不是山,是被阻隔的梦,是越不过去的痛,看水也不是水,是绵延不绝的愁,是日夜奔流的岁月。如今,在蒋勋先生的文字里,我看到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我依旧是我,眼里有风景,心底有慈悲。
美哉,《此时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