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三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三

作者: 半分幽默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2:51 被阅读0次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并没有马上让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市场中虽然流通的是银行券,但银行券依然规定有法定含金量,只是不再能够兑换成黄金。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的是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各国政府有义务保持汇率的稳定。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条件。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货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缺陷(“特里芬难题”):“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p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