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心情如同阴霾笼罩,尤其是这个周末,显得格外沉重。
事情源于前不久接手的一个婚约财产纠纷案件,这类案件在本地处理,首先需经过网上立案的程序。
经过一番周折,我的案件终于在网上立案系统中成功提交,并顺利通过了法院的初步审查。
然而,按照规定,案件需等待一个月的调解期,若调解不成,则需再次提交诉状及相关证据至法院立案系统。
一个多月前,我已将所有材料悉数上传至系统,并满心期待地等待着后续进展。十天前,我接到了法院 立案厅法官的电话,法院告知我,被告方拒绝调解。
立案厅法官要求我再次上传起诉状、证据及其他必要资料至系统,以便进一步审查并正式立案,随后便是等待缴费与开庭审理。
遵循法官的指示,我于9月2日再次将精心准备的起诉状与证据材料上传至系统。
接下来的日子,我满怀期待地守候着,直到上周五晚上六点多,我收到了法院的短信,于是我急忙再次登录系统查看,却意外发现,尽管首次审查已获通过,但此次审查没有通过。
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仔细查阅法官的留言后得知,原因在于我的诉请涉及多个法律关系,需分开立案处理。
我心中感到纳闷儿,即便我的诉状有问题,为什么第一次提交审查时,法院没有提出来,而是顺利审查通过,而一个月后,当再次提交却审查不通过。
那一刻,我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周五晚上,本是与同学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的愉悦时光,但这条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压力倍增。
周六、周日,我试图像往常一样沉浸在书海与文字的世界中,却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整个心情都被这件事所牵绊。
直到周日下午,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翻阅相关法律法规,希望能找到说服法官的依据。
同时,我也重新整理了起诉状,针对法官的反馈,精心准备了两份新的诉状,以备不时之需。
今天一大早,我直奔法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法官面对面沟通,争取案件的顺利推进。
在民事立案窗口,我找到了负责此案的法官。我诚恳地向她询问为何首次审查通过而第二次审查未过的原因。
法官在电脑上仔细查询后告知我,我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应将财产分割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分开处理。
这一解释让我倍感意外,毕竟在我近二十年的法律从业经历中,此类案件关于彩礼和孩子的抚养权通常是可以一并起诉的。
法官又说:原告与第一被告夫妻两人是当事人,不应将第一被告的父母也列为被告。
我据理力争,指出我的当事人原告和第一被告没有领结婚证,二人不是夫妻关系。关于彩礼原告给予被告的父母了,按照法律规定,将第一被告的父母列为被告 并无不妥。
此外,我还就房屋合同权益归属原告的诉求进行了说明,并提交了书面的法律依据,试图澄清法官的误解。
面对我的质疑与解释,法官显得有些犹豫。她似乎也被我的坚持所打动,于是决定将我的情况上报给立案庭的庭长。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忐忑不安地坐在大厅里,心中五味杂陈。
十几分钟后,法官从庭长办公室返回,告诉我,我只需要再次上传原始的起诉状及材料至系统即可。
看来我的起诉状是没问题的!
再次上传起诉状及材料,是相当麻烦的,尽管内心有诸多不满与无奈,但我也感到不虚此行,经过沟通,也算是说服了法官。
于是,我再次坐在立案大厅的长椅上,耐心地将先前的起诉状及证据材料一一上传至系统。
由于被告众多,且证据繁杂,这一过程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当我终于完成所有上传工作并告知法官,希望法官立即给我审查通过,却被告知前面还有六百多位当事人的案子等待审查。
那一刻,我深感立案之难、程序之繁,但也只能默默接受并继续等待。
回顾这几天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承载着当事人的期望与信任,而作为律师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懈的努力,才能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与公正。
同时,我也希望未来的法律程序能够更加简化、高效,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