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被书名吸引的,作者是杨先生,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实在不敢想象,杨先生笔下的我们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翻开书之后,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最能体现杨老对家人的爱-三张不同时期的全家福,每一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不禁想,这可是一个有爱的学者之家啊。
那我更感兴趣了,爸妈都是文豪级别的人物,到底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下文说明。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便简单说明我们俩老了。第二部分是重中之重。杨先生采用梦的形式叙述了女儿阿媛离开自己的经过,杨老说这是“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全是梦。杨老对于爱女阿圆的去世,心存愧疚,在《走在人生边上》中,曾提出过,圆圆由于误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自己很是痛心。我想这也是杨老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来抒写了,梦,不是真的,但梦里发生的却是事实,不想接受,还必须接受。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老一个人回忆了一家三口的相遇,相守的点滴经过。同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丈夫,女儿和自己之间的趣事。有留学海外时的寄宿生活,到自己捯饬锅碗瓢盆,最后做成美味可口的饭菜。还有老两口互相剪头发的照片,想必这些细小的事情,在杨老看来一点都不枯燥。剪个头发这么寻常的事情,竟然也拍了照片保留下来。我一直觉得一个在乎生活细节的人,过得总不会太差。因为所有的爱都会流露在不经意间的举动上,而你却发现了,并记录了下来。等到年老时,翻开来看,竟然多了许多可以回味的事情。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对于细小的事情,往往不太在意,而照片是记录当时当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从此之后,我就喜欢上了拍照。单从这点看,杨老是个懂生活的人呐。别看钱先生才华出众,可是在生活上就跟个小孩子似的。杨老不在家,钱先生跟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跑过来,我打翻了家里的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老说,不要紧,我会洗。我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老说,没关系,我会修。怎么听了,就感觉幸福感爆棚呀。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就是,你做错事,有人包容。钱老对杨先生也是恩爱有加。杨先生刚怀孕,就跟钱老讨论是女儿还是儿子,先生想生一个像钱老的女儿,钱老却对她嘱咐道:我只要女儿,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想,最浪漫的情话大抵不过如此了吧。
杨先生的文字如和煦的春风,将这一家三口的幸福缓缓道来。如果你只是想一睹杨老的文采,那么,你选对了,因为,最至高水平的表达,莫过于将平日里的小事朴实地表达出来。情真意切,才能令读者产生共鸣。除此以外,书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女儿阿圆病危时为这本书写的手稿。可惜只写了几篇,阿圆就离开了。为这个家,写一本书,是阿圆的遗愿,杨老替女儿完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已经够叫人煎熬了,还要回忆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我想,杨老是要经历怎样的心理斗争才写下这本书的呢。回忆总是令人伤神又费心的一件事,要是一般人,都会把伤痛藏起来,而杨老能够面对现实,实属不易。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先生高贵灵魂的写照。或许真的是家人的爱,才赋予杨先生如此大的勇气吧。
杨老给我们呈现了幸福的另一种模样:你在时,相濡以沫,你走后,我一个人来回忆。
就像杨老所说的:这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书的最后,附上了阿圆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