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便诛十族奈我何!”这一声喊落了873条生命

“便诛十族奈我何!”这一声喊落了873条生命

作者: 文若课堂lx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11:22 被阅读0次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关注我讲述历史的另外一面。

    明朝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称其为“天地正气”,黄宗羲称其为“有明诸儒之首”,胡适称其为“为殉道之了,了不起的人物 ”,数百年来,后人对方孝孺评价极高。

    郭沫若称其为'骨鲠千秋'。“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在《五位烈士记》一文中把柔石和方孝孺比作“台州式的硬气”。

    他才华横溢,勤奋好学。他5岁能读书,6岁能写诗,13岁能写好文章,显示了他非凡的文学能力。后来他拜到当时的名士宋濂门下。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1382年,方孝孺被明太祖召见,受到皇帝的赏识。

    后来,他去了蜀献王府,担任世子的老师。因为行为稳重,才华出众,受到人们的称赞,传授的知识也被称为“正学”,被称为读书人的楷模。

    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疑问招往南京,委以翰林侍讲,次年升任侍讲学士建文帝常与方孝孺商议国事。建文帝爱读书,每当读书遇到疑问时,有时会在宫中讨论时事,皇上想知道群臣议论是否正确,便请方孝方到休息的内室商议对答。燕王朱事起兵反叛,方孝孺为建文帝起草了一份征讨燕王的诏书和宣言。

    为了捍卫他的品位与道德理想,方孝孺付出了“十族”的代价。

    在“靖难之役”中,这一幕最严重了。远在燕王离开北平,挥师南下的那天,道衍和尚便跪倒在地,恳求燕王:“方孝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南京城破之日,他必不投降,请殿下不要杀他,杀了他,断了天下读书的种子!”

    南京棣陷的时候,方孝儒闭门不出门,穿着丧服,日夜哭泣。朱棣召唤他进宫,他坚决不服从。朱棣抓他进监狱,轮流派人说服,其中包括他的学生,都被他骂回来了。

    朱棣即位时要草拟诏书,群臣纷纷推荐方孝孺,朱棣叫他上殿,披麻戴孝的方孝福就在殿里哭泣。朱棣上前安慰方孝孺,告诉他惠帝已死,并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

    朱棣说:“先生勿忧,我只是效法周公辅成王而已!”他说他想仿效当年周公之举。

    方孝孺说:“成王安在?”此处喻指建文帝,他人呢?

    朱棣说:“他自焚而死。”他烧死了。

    方孝孺说:“何不立成王之子?”建文帝不是还有儿子吗?

    朱棣说:“国赖长君。”国家应该有个成年人来掌管。

    方孝孺说:“何不立成王之弟?”建文帝不是还有弟弟吗?也是成年人啊。

    朱棣语塞,脸色一沉:“此乃朕之家事,先生不必操心!”朱棣耍赖了,这是我家里的事。

    然后命左右递上纸笔,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如果说朱棣让方孝孺草诏是饮慕于他的文名,那么此刻就是要逼迫他臣服了。

    方孝孺愤而掷笔于地,且哭且骂说:“死即死尔,诏不可草!”

    朱棣勃然大怒:“哪有那么容易死!你就不怕诛九族!”

    方孝孺厉声喊道:“就算诛我十族又如何”

    这一声喊,喊出了中国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十族”之诛,也喊掉了方孝孺家人宗族伴随门生古旧共计873颗人头。

    历朝历代,最严酷的刑罚莫过于诛“九族”这个书生竟然敢在公堂上公然吼叫,说要灭了他的“十族”。那我就帮你!用你十族的鲜血来成全你的赤胆忠心和高尚情操!

    用你十族的头颅,来成全你的君臣大义与千古名节!朱棣命令把方孝孺的嘴割到耳朵里,他不想再从这个嘴里听到任何话。然后开始大肆搜寻他的九族,再加上前所未有的第“十族”。

    他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自杀,两个女儿投秦淮河。没有自杀的方孝孺的亲朋好友,每一个被抓住,都带到方孝孺面对,让他看看,再千刀万剐,共杀了七天,共873人。

    方孝镇定自若还在写绝命诗:“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陵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孰不我尤!”

    当弟弟方孝友被带到他的面前时,他很少地留下了眼泪,也做好了一首七绝告别哥哥:“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 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八百多人杀完了,轮到方孝孺了,他被五马分尸处死后拆散骨骸弃之。

    他的学生德庆侯,廖永忠的两个孙子廖镛,廖铭,偷偷捡拾他的骨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然后这两个学生的孙子也被杀,为了自己的名声,毫不顾及这数百鲜活的生命,似乎有失伦常。就这方面而言,方孝孺与燕王一样暴虐。

    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说:“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方孝孺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愚忠,造成的后果是,使873个生命无端成为愚忠的牺牲品。

    亦无成功。至拒绝草诏,犹不失为忠臣,然一死已足谢故主,何必激动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恨,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 

    明朝钱士升在《皇明表忠记》中就指责方孝孺:“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的墓而不顾”他的意思,朱棣之杀戮,是被方孝孺激出来的,此说有一定道理。如果他后面加上一句“杀我则已,何杀吾亲。”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惨案了吧。

    方孝孺是对朱允炆尽忠的臣子,他的死,对社会的进步没有多大意义。社会中方方孝孺再多,顶多让朱棣杀得手乏罢了。朱棣死后,依然如故,社会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可惜士人偏偏高调赞美方孝孺,为皇帝赞美方孝孺忠,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不过换了杀人的人,换了被杀的人。

    当他被杀那一刻,他有没有想到那873条无辜的生命,凭什么要为他的所谓名节买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便诛十族奈我何!”这一声喊落了873条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uqwktx.html